• 老子答问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子答问录

23.25 6.5折 36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修明 著 著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1120722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1012225

上书时间2024-12-01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修明,著名秦汉史研究专家。194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史林》副主编,《社会科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史学理论研究,对中国通史也有很深的造诣。擅长从宏观角度观察、研究历史,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示某些真相与规律,并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独自承担“七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生与国运——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道路”,历经十年而完成。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著作多部,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从崩溃到中兴》、《老子答客问》、《儒生与国运》等;策划、主编大型通俗历史丛书《话说中国》(16卷)、《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等。

目录
第一章  老子其人
  一、姓老,还是姓李?
  二、我的名字:李耳还是李聃?
  三、籍贯和乡里
  四、当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
  五、太史儋是另一个人,我的后代
  六、老莱子也不是我
  七、“老”“彭”是怎么回事
  八、我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向我问礼
  九、我活了多少岁?  马叙伦的考证
第二章  关于《老子》
  一、《老子》成书年代众说纷纭
  二、一以贯之的一家之言著作权属于我老子
  三、文体问题哲理诗  不是论文
  四、郭沫若关于“关尹”“环渊”的大胆设想
  五、杨朱和《老子》书也没有关系
  六、马叙伦《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译》言之有据,研究《老子》不可不读
  七、《老子》怎么变成了《道德经》?
  八、上、下两篇怎么变成了八十一章?
  九、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
  十、《老子》郭店简本
第三章  关于“道”
  一、“道”的内涵
  二、“道”为万物之母
  三、玄妙的“道”,超越“绝对理念”和“天理”
  四、“谷神”和“玄牝”
  五、“道”之“精”,唯物还是唯心?
  六、宇宙“四大”:天、地、人、道  道为主宰
  七、“玄德”云云
  八、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不同态度
  九、“道”:幽隐无名
  十、“道”的哲学真谛
第四章  知识和知识论
  一、“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二、您如不是读书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吗?
  三、“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
  四、政教礼乐制度,是无用的文化垃圾
  五、饱学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忧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识是罪恶的途径和手段
  六、“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七、“使民无知无欲”是“愚民政策”吗?
  八、大实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五章  人性论
第六章  “无为”一:原则
第七章  “无为”二:政治哲学
第八章  “无为”三:社会经济思想
第九章  “无为”四:立身处世哲学
第十章  辩证法思想
第十一章  策略思想
第十二章  军事思想
第十三章  道家怎么变成道教?
附录

内容摘要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刘修明编著的《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怍,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主编推荐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老子和我们面对面谈话;
让古人“起死回生”的表述方法,消除读者接受古典的隔膜和障碍;
把对《老子》学术研究的成果、古代哲学思想的介绍和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轻松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老子答问录》“深入”有道,“浅出”有术。

精彩内容
    答:天子就位,三公就职,要有将拱璧放在前面的仪式,还要有四匹马跟随后面这样的规矩。这都是必要的仪礼。可是,在我看来, “不如坐进此道”,即使不用这些仪式,而把“道”作为献礼也未尝不可。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但“道”比拱璧、驷马要贵重得多。重视“道”,运用“道”,天子、三公的目标就可以实现,有罪孽的也可以免除。所以我认为“道”高于一切,重于一切。
    26.问:先生把“道”的好处和用处真是说到极致的地步了。但愿不仅仅是善人知此义,通此理,行其道,还有那些专干恶事的不善人,执掌权力的帝王将相也能知此义,通此理,行其道,改其行。若能如此,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或许有望到达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类企求的理想境界。能够达于“道”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人,我在第十五章中称之为“善为士”或“善为道”者。这样的人,他们细致、深刻而通达,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思想的深刻性远远超过一般人。这样的人,不是常人。他办事有准备而谨慎,就像冬天涉水过河那样考虑周到。他思考问题反反复复,如同提防敌人要进攻那样有备不懈。他做事情想问题,犹如做客人一样恭敬严肃。他处理问题通融灵活,就像春天河里的冰块将要融化一样随时变化。他为人敦厚稳重,像未经雕琢的原木。他心胸开阔,犹如深山幽谷。他能兼容并蓄,像大江大河那样接纳一切混浊。然而,他又能以耐心和平静使混浊的江河通过自净作用慢慢变得澄清透明。他又能使长久安定的局面通过不断的变动打破平静,使事物充满生命,蓬蓬勃勃向前发展。这样的士人,是真正得“道”的人。他通过求“道”而得到了“道”并保持了“道”,但他从不以此为满足。正因为他不知满足,他从不以为自己到达“道”的圆满境界。因此,看上去他貌似古拙保守,却因不断地追求而取得新的成功和新的胜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