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卫星 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
47.6
6.9折
¥
69
全新
库存152件
作者刘子超 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31452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2086094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子超,作家、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6)。曾任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出版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曾获“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奖”。另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漫长的告别》等。
2018年,中亚作品入选单向街“水手计划”项目;2019年,《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长文被译成英文,获评“全/球真实故事奖”(TrueStoryAward)特别关注作品。
目录
序幕大巴扎、流放者和塔季扬娜
第一部吉尔吉斯斯坦
边城浮世绘
滞留者
天山游记
加加林疗养院
邓小平大道与苏莱曼圣山
第二部塔吉克斯坦
西进亚历山大城
杜尚别复调
从帕米尔公路到瓦罕山谷
世界尽头
第三部乌兹别克斯坦
寻找乌兹别克的失落之心
不安的山谷
通向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
布哈拉的博弈与离散
困守咸海的人
第四部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的礼物
第五部哈萨克斯坦
突厥斯坦的小人物
草原核爆
七河之地
最后的游牧
尾声扎尔肯特:进步前哨站
致谢
附录一份清单
内容摘要
曾经庞大的帝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朝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在雕像倒下的地方,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
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世界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
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帕米尔无人区,在苏联的核爆试验场抛锚,他以探险者的精神见证隔绝之地;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沾血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他试图寻回古人的目光;结识将未来寄托于汉语的塔吉克青年,遇见困守咸海七年的中国人,在乌兹别克的午夜,听见举杯共饮的商人指着撒向空中的钞票大喊:“你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这才是现实!”一路上,他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徘徊在希冀与失意、自由与迷失之间。
一切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我们就在隔壁,却浑然不觉——直到旅行开始,直到翻开这本书。
精彩内容
1
2010年夏天,我以记者的身份去了一次霍尔果斯。那是中国通往哈萨克斯坦的口岸城市,有一种边境地带特有的繁忙和混杂。在国门附近,我看到等待通关的货运卡车排起长龙,远方横亘着冰雪覆盖的天山。
我问一个正在抽烟的中国司机,他的目的地是哪里。他说,阿拉木图。他的口气让我感到阿拉木图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必须长途跋涉才能抵达的地方。有那么一瞬间,我很想跳上卡车,随他一起穿越边境,前往阿拉木图—眼前的雪山变成一种致命的诱惑。
司机告诉我,阿拉木图又叫“苹果城”。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座遍植苹果树的城市:在金色的阳光下,苹果泛着清新的光泽,好像少女的脸庞。这几乎成为一种明信片般的印象,以至于六年后,当我走出阿拉木图机场,立刻开始下意识地寻找苹果树。
没有苹果树。
我只看到一排排白杨,掩映着苏联时代的建筑。我打了一辆出租车,进入规划整齐的市区。司机是鞑靼人,只会讲俄语,不会讲哈萨克语。尽管后者是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但是能讲的人非常之少。即便是哈萨克人,熟练掌握本族语言的也不到人口的一半。
苏联解体后,中亚诸国大都推行“去俄化”教育,尤以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为甚。但是哈萨克斯坦选择了并不激进的道路,因为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本人并不是强硬的民族主义者。
在苏联时代,纳扎尔巴耶夫从钢铁厂的技术人员一路攀升,一度有望接任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的总书记。在所有的加盟共和国中,他态度最为强烈地反对苏联解体。然而,正是在阿拉木图,1991年冬天的一场会议,决定了苏联的命运:曾经庞大的帝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在阿拉木图,街道是横平竖直的。壮丽的外伊犁阿拉套天山就在城市的边缘。夏日的阳光下,山体呈现墨色,沟壑清晰可见,只有山尖还保留着一丝积雪。1854年,哥萨克骑兵在这里建立堡垒,开启了阿拉木图的历史。1911年,一场大地震抹平了城市。眼前的一切几乎都是此后重建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苏联的印记。
一辆老式公交车缓缓驶过,上面坐着哈萨克人、鞑靼人、俄罗斯人,还有被斯大林迁徙至中亚的朝鲜人。他们都说俄语,他们都面无表情,就像外面相当空旷的街道。
1997年,纳扎尔巴耶夫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中部的阿斯塔纳,如今的努尔苏丹。从此,阿拉木图稍稍远离了能源经济带来的喧嚣。这座城市当然也在发展,只不过步调缓和了许多,街上看不到太多扎眼的豪车。或许正因为此,我对阿拉木图的喜爱远超过阿斯塔纳。
绿色大巴扎曾经是这座城市的中心,现在仍然保留着一个游牧国家的灵魂。走过一个个贩卖水果和干果的摊贩,我看到堆积如山的物产,其中也包括哈萨克斯坦引以为傲的苹果。一个哈萨克小贩削了一块苹果给我,我并不意外地发现,味道和阿克苏糖心苹果差不多—这两个地方相距并不遥远,共享着类似的土壤和光照。 另一块区域全是卖鲜肉的,从牛羊肉到马肉、猪肉,无所不有。这也表明,阿拉木图依然是一个信仰和习俗混杂的地方。哈萨克人是温和的穆斯林,自然吃牛羊肉。但他们也是草原游牧民、突厥化的蒙古人,所以也爱吃马肉。钩子上挂着整条马腿,肉案上摆着粗大的马脊骨。一个戴着帽子的哈萨克少女,正用尖锐的剔刀,剔下脊骨上的瘦肉。
在这里,卖肉的摊贩有着清晰的族群区分:卖牛羊肉的是哈萨克人或者鞑靼人,卖马肉的是哈萨克人,只有俄罗斯人才会卖猪肉—他们的祖先是顿河流域的哥萨克、探险家、匪徒、逃跑的农奴,或是被发配至此的囚犯。一个小贩的脸上带着一丝德国人的傲慢神色,他的祖先大概来自伏尔加河中游—叶卡捷琳娜大帝开发那里时,将他们从德国黑森地区招募而来。我还看到了仍然在卖泡菜的朝鲜女人,尽管她们早就忘记了母语。
在奶制品区,除了奶酪,自然少不了“库米思”,又称“马奶酒”。作为哈萨克的国民饮料,库米思一度风靡整个沙俄—那是帝国征服中亚后,随着鞑靼商人传入的。当时,这种异域饮料被认为拥有近乎神奇的疗效。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