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革-中国金融体制六十年的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变革-中国金融体制六十年的发展

40.98 7.1折 5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鸿儒 等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52653

出版时间200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302180

上书时间2024-11-24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鸿儒,1930年生人。1959年,苏联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在人民银行工作;1979-1980年参与组建中国农业银行并担任副行长;1980-198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主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990-1992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主管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1992-1995年创建中国证监会并担任首任;1992-2002年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创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一直担任学位委员会、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创办中国金融学院,并担任院长至1992年;1997年被香港城市大学授予工商管理名誉博士学位。著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等8部专著,另有译著2部,主编著作20多部。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的发展和突破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通过国有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思想
第二节 列宁关于银行国有化和建立社会主义银行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我国在货币银行问题上的两次极“左”思潮
第四节 关于金融理论的发展和突破
第二章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银行是社会主义银行的雏形
第二节 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
第三节 实行银行国有化
第四节 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
第三章 社会主义金融制度在恢复经济和所有制改造中逐步成长
第一节 国家银行大力支持农业合作化
第二节 发展农村信用合作事业
第三节 国家银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国家银行支持国营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两次破坏,两次恢复
第一节 1958年“”破坏银行制度
第二节 经济调整中的“银行六条”
第三节 银行地位作用的第一次凸显
第四节 “”中取消银行独立系统
第五节 拨乱反正,恢复银行制度和银行系统
第五章 金融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和改革目标的确立
第一节 明确改革方向
第二节 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讨论银行改革
第三节 关于银行作用的讨论,为统一金融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四节 改革初见成效,急需全面规划
第五节 1984年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提出的方案
第六节 1985年中央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表述
第七节 当时争论的几个问题
第八节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目标的表述
第九节 进行改革试点,努力实现改革目标
第十节 “六四”后,我找谈话
第六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过程和认识转变
第一节 提出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路
第二节 采取过渡措施,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
第三节 关于要不要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讨论意见
第四节 研究国际经验,看看中国的银行改革之路怎么走
第五节 建立什么样的中央银行制度
第六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和不足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
第七章 20世纪80年代开始突破传统金融宏观调控模式
第一节 改变衡量货币流通正常的标志,提出货币供应量概念
第二节 改变只注重贷款的观念,研究存款变化对货币稳定的影响
第三节 改变只注重现金量的传统做法,研究货币供应量的范围和层次划分
第四节 改变直接调控模式,建立双向调控模式
第八章 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_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宏观调控的改革和发展
第一节 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体系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体系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 金融宏观调控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第九章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第一节 恢复中国农业银行,转变农村金融服务方向
第二节 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的曲折发展道路
第四节 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第五节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重大课题
第十章 中国银行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对银行体制改革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加快改革步伐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节 政策性银行改革进程
第五节 邮政储蓄体制的恢复和改革
第六节 股份制和城市小商业银行改革持续深化
第七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和发展
第八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
第九节 银行业对外开放
第十节 银行业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
第十一节 有效银行监管建设取得进步
第十一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基本制度建设
第一节 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过程
第二节 股权分置改革
第三节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第四节 证券发行体制改革
第五节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第六节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第七节 《证券法》的出台和修订
第八节 期货市场初创、整顿和发展
第九节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第十节 继续探索的问题
第十二章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外汇市场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走向市场化
第三节 外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外汇管理改革的难点
第十三章 中国保险业从垄断走向开放
第一节 新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创建、停滞和恢复的反复过程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保险经营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进入新世纪保险业的新一轮改革和快速发展
第四节 当前保险业的突出问题
第十四章 经济特区为金融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第一节 创建经济特区,金融重要性凸显
第二节 迅速建立多样化的充分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
第三节 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作出重要探索
第四节 探索以切块管理为基础、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
第五节 金融创新,全国领先
第六节 深港金融合作为深圳金融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十五章 回顾与思考
第一节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性
第二节 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和难点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第四节 探索不同模式,迂回推进
第五节 借鉴国际经验,探索中国道路

内容摘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外汇管理改革的难点、当前保险业的突出问题、深港金融合作为深圳金融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和难点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精彩内容
    时间里,在要不要货币这样一个重大理论和重大政策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斗争。很突出的有两次:一次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高潮中,陈伯达刮“共产风”,搞“穷过渡”,提出“货币无用论”,胡说货币即可消亡;另一次是在“”期间,“四人帮”在所谓“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招牌下,攻击货币是产生资产阶级的根源,只能限制,不能利用,造成很大的思想混乱。
    在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多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引下,1958年,我国在农村建立了人民公社,并出现了国民经济“”。
    在这个时候,陈伯达竭力鼓吹假共产主义,制造“货币无用”论。他胡说什么可以取消商品生产,不用货币了。他提出用三种办法代替货币:一是实行什么“流通餐证”,吃饭不要钱;二是搞什么“日用品供应化”,由供销社发给社员一个折子,社员买东西时记个数,到一定时候供销社和公社结算,社员不用货币了;三是在地区之间实行什么“物物交换”。他宣称,用这种办法“实现接近的供给制,可以推进‘”’,可以“两年建成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陈伯达鼓吹的反动谬论,在一部分干部中引起了思想混乱,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很大的损害。有的地方和单位在分配上一度搞了贫富拉平,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地上调。有的地方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之间,出现了乱拉乱用物资的情况,忽视了等价交换的原则。有些国营企业和农村社队,一度发生了不计成本,不讲核算,大手大脚,管理混乱等现象。所有这些,在一些地方严重地打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妨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党中央和同志及时指出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货币作用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危险性,批判了陈伯达的取消商品货币、剥夺农民的反动谬论,捍卫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商品货币的理论。同志尖锐地指出,我们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他们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区别。 ……
<!--  properties end-->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