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的人间情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苏轼的人间情怀

45.29 6.7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喻世华 著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404365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940746

上书时间2024-11-22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喻世华,男,重庆开县人,编审。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江苏省高校文科学报理事,镇江市名城研究会会员,《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有关“三苏”研究论文40余篇。《论苏轼与陈公弼、陈季常父子的交谊》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第13届期刊好作品二等奖《苏轼与沈括的一段公案——沈括“告密”辩》获“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主题征文“优秀奖”。多次被《苏轼研究》《中国苏轼研究》《文史知识》等期刊约稿。

目录
第一部分 苏轼的“先赋性”关系——家园情怀
第一章 故园情:“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二章 兄弟情:“夜雨何时听萧瑟”
第三章 夫妻情:“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第二部分 苏轼的“选择性”关系——人际交往情怀
第四章 伯乐情:张方平与欧阳修
第一节 “早以一日之知,遂托忘年之契”
第二节 “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
第五章 师生情:秦观与李方叔
第一节 “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
第二节 苏门另类弟子李方叔
第六章 同乡情:范镇、文同与鲜于优
第一节 “岂以闾里,忠义则然”
第二节 “犹弄故态如狂生”
第三节 “欺君负友,吾不忍为”
第七章 患难情:王巩与陈季常
第一节 “何日复相从”
第二节 “季常独至九江”
第八章 方外情:“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第三部分 苏轼的“业缘”关系——仕宦生涯情怀
第九章 党争中的情怀:王安石、司马光、章悖
第一节 熙宁党争:千秋功罪任评说
第二节 元祜党争:“为”与“不为”的两难选择
第三节 绍圣、元符党争:四十年的恩怨情仇
第十章 八州督:同僚的友谊及民生关怀
第一节 凤翔:初出茅庐的挫折
第二节 杭州:吃一堑长一智
第三节 密州:“在己者未尝敢行所愧也”
第四节 徐州:“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第十一章 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功业
第一节 黄州:赤壁下的挣扎与解脱
第二节 惠州:“日啖荔枝”的从容与淡定
第三节 儋州:“天未丧斯文”的自信与坚韧
第四部分 苏轼与润州的情缘
第十二章 苏轼在润州的行迹与交游
第一节 苏轼在润州的行迹
第二节 柳氏三代情意长
第三节 刁氏两代同年情
第四节 苏轼与润州王存的交游
第五节 “无甚相愧”的苏颂
第六节 米芾留下的谜案
第七节 “病骨难堪玉带围”
第八节 沈括的“告密”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从四个维度展现苏轼的人际交往关系及对当代人的启示意义。一是从地缘、血缘等“先赋性”关系角度,展现苏轼的故园情、兄弟情、夫妻情;二是从情感、性格、价值取向等“选择性”关系角度,展现苏轼的伯乐情、师生情、同乡情、患难情、方外情;三是从宦海浮沉的“业缘”关系角度,历时性地展现苏轼在熙宁党争、元祐党争、绍圣元符党争,以及出任“八州督”,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的情感冲突与价值坚守;四是从地域情缘角度,展现苏轼与润州士人的交往,对诸多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澄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

精彩内容
    第一部分  苏轼的“先赋性”关系――家园情怀
        所谓“先赋性”关系,指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办法选择的关系,像地缘、血缘关系就属于这样一种关系。中国长期的农耕社会特点,使家乡、家庭等地缘、血缘关系在人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这样说,家乡、家庭对人的影响,带有近乎基因的性质。人们常说南方人机敏、北方人厚重,其实就暗含地域因素对人的重要影响(当然只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家乡、家庭带有明显的个人特点或者强烈的私人生活印记。一个人对家乡、家庭的感情,往往可以透视其最基本的素质。
        苏轼是家乡眉山永不疲倦的宣传员。大到眉山的民俗风情,小到房前屋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成了苏轼诗文的歌咏对象。在《眉山远景楼记》里,苏轼对眉山的民风民俗如数家珍: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富商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
        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易治而难服。守令始至,视其言语动作,辄了其为人。其明且能者,不复以事试,终日寂然。苟不以其道,则陈义秉法以讥切之,故不知者以为难治。
        这种对眉山的永恒的怀念贯穿了苏轼的一生。猪母佛的神奇,“馈岁”“别岁”“守岁”的过年风俗,门前的万竿翠竹,春菜、荠菜的美食美味……不时出现在苏轼的笔端。
        苏轼更是中国最为杰出的乡恋诗人。苏轼一生最重要的心结,就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眷念、对回归故园的执着,这种无处不在的对家乡的眷念,成了苏轼诗词创作的重要素材,是其无尽诗情的源泉,既反映在对兄弟“夜雨对床”的执着追求中,也反映在与王闰之未实现的回乡计划中。
        某种意义上说,对家乡的思念贯穿了苏轼的一生,几乎达到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地步。苏轼一生为家乡留下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恋歌,抒发了不能回归故园的无尽遗憾。
        第一章  故园情:“一寸相思一寸灰”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寻山跨坑谷,腾?筋骨强。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
        这首诗作于元?八年(1093)的汴京,苏轼时年已经58岁。人愈老,对家乡的思念也就愈深,所谓叶落归根。作者对于纯真童年生活的追忆,对于宦海浮沉的厌倦,在“悔不长作多牛翁”的结语中表露无遗。
        《韵语阳秋》载:“东坡兄弟,以仕宦久,不得归蜀,屡见于篇咏。嘉{;占丙申,老苏在京师,曾有意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而居……则是二苏欲归蜀,而老苏欲出蜀也。厥后,老苏葬于蜀,治命指其墓旁庚壬地,为二子之藏,而二子终不得归,信知人事之不可期也。”
        “老苏欲出蜀”,与他早年在家乡游荡――“二十八,始发愤”有关,与他留给家乡的记忆和家乡留给他的记忆有关:“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早年苏洵留给家乡的是浪子印象,不太成功的人生故事多少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关,故而“老苏欲出蜀”。
        东坡兄弟,特别是苏轼,留给家乡的记忆和家乡留给他的记忆与老苏全然不同。少年登科,留给家乡的是荣耀;宦海浮沉,家乡留给他的是温情。
        苏洵、苏轼父子对于家乡的不同态度,其实与他们各自的人生际遇、人生态度有关。
        一、执着的还乡情结
        怀乡,是人类共有的情感现象;对家乡的眷念,是中国古典诗词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法国汉学家圣?德尼说过:“在中国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身上都具有一种特别明显的倾向……这就是对家乡的眷恋和思乡的痛苦。”古人的怀乡诗词不绝于书: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四处同”……乡思、乡愁、乡情、乡恋,成为一代又一代诗人不倦诗情之源泉。
        苏轼从21岁离乡到去世,除两次短暂的奔丧、扶丧,为父母回乡守孝外,一直作客他乡,再没有回到眉山老家。虽然对家乡的思念刻骨铭心,虽然老苏墓旁也曾为兄弟二人预留墓地,虽然爱妻王弗的“千里孤坟”等待他回去一诉衷肠,虽然与兄弟苏辙、夫人王闰之有过还乡的种种筹划,但“终不得归”成为了历史的宿命,为苏轼自己、也为家乡眉山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一)纵向疏理:终生不渝的还乡情结
        从纵向的时间角度疏理,完全可以用终生不渝来概括苏轼浓烈的还乡情结。
        苏轼第一次出任地方官,就流露了怀土思归的情绪:“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昏昏水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苗。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这首《题宝鸡县斯飞阁》的诗,作于嘉?七年(1062)陕西凤翔任上,苏轼时年27岁,刚入仕就表达了这种欲归不得的愁思:为“归路远萧条”而感伤,为“爱官轻去国”后悔,为“无计老渔樵”而叹息。
        随着天增日月人增寿,随着政坛上的潮起潮落,苏轼这种眷恋乡土的情愫、精神还乡的意念表现得更加强烈而执着。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