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城九章
¥
24.98
5.6折
¥
4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阿蛮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59641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517855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阿蛮,作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副主任,渝中区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依仁巷》《解手》《逆神》《纪年绣》,短篇小说集《消失的山洞》《泥泞的青年》,历史文化散文集《佛经密码》《洛阳伽蓝记酷译》《宁厂》《三峡古镇》《阿蛮重庆笔记》等,曾获重庆市文学艺术奖、重庆图书奖、重庆十佳写书人奖、文化部全国征文一等奖。
目录
序章 我的重庆母城 /001
第一章 上天赐予的福地 /013
第二章 赵云中军帐与朝天门灵石 /033
第三章 李严城大城与东水门往事 /049
第四章 彭大雅之城与余玠帅府 /067
第五章 大夏皇宫与戴鼎砌城 /089
第六章 从佛图关到巴县衙门 /113
第七章 从湖广会馆到长安寺 /137
第八章 从白象街到中山四路 /155
第九章 从纪功碑到解放碑 /175
主要参考书目 /195
内容摘要
从江州、渝州到重庆,三千年来这座城市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有哪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其发展演进的历史逻辑是什么?本书以权威史籍记载、经典遗址考察及作者亲身经历为据,避开随意戏说的捷径陷阱,同时力求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和散乱零碎的生活表象中突围,与读者一道探问巴渝文化奥秘,领略重庆母城一路走来的独特风采。
全书配上综合材料绘画和钢笔绘画两种风格的插画,以及重庆实地摄影照片,图文并茂,展现重庆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精神。
精彩内容
让我们从朝天门起步。
2006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做出一个决定,将重庆“零公里”标志设定在渝中半岛东北端的朝天门。当年9月,一块约二十五平方米的金属铭牌在朝天门广场中央亮相,“零公里”正式成为重庆公路里程的计算起点,也是重庆城市原点的标志。
朝天门获得这个荣誉,既是众望所归,也是历史必然。尽管“朝天门”作为重庆的标志性地名,出现得并不算早。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恭王赵悖登上皇帝位,成为宋光宗,这座城市由恭州升格成重庆府。重庆作为西南首府在南宋朝廷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两江交汇处成为面向朝廷“迎官接圣”地,“朝天之门”先在民间自然形成。
朝天门见诸现存史籍的最早记载是《明太祖实录》。其中说到朱元璋的开国大将汤和进军巴蜀,与元末建都重庆的大夏国皇帝明玉珍之子明异谈判归降事宜,明军“兵驻朝天门外”。紧接着,“明洪武初,指挥史戴鼎因旧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象九宫八卦”。(乾隆年间《巴县志·城池》)朝天门列在十七门之首,成为重庆第一门,延续至今。
除了城门,还有城楼。清朝编纂的《四川通志》记载:“澄清楼,在朝天门内,揽秀环翠,俯瞰大江,在朝天门内第三门洞之右城上,明末毁于张献忠。”说明至少在明代,朝天门澄清楼已是重庆最显赫的地标建筑。
明清时期的朝天门还是重大节日的庆典场所,并为重庆官民普遍认可。“正月立春,先一日县令迎春于东郊,在朝天门外祀句芒。春官着彩衣跳舞,说吉利语,谓之点春。”(乾隆年问《巴县志·风土·节序》)
古代的城区和郊外通常以城墙为界,城墙之外便是“郊”,亦称“厢”。句芒是主管春天农事之神,方位为东,亦称扶桑神。朝天门外江滩正向东方,“点春”仪典在此举行,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其实无论得名早晚,朝天门作为城市原点的地位,在重庆已是历史常识,追溯三千年也不会旁落。
重庆最早的“城”在哪里?史籍似乎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录。然而,就现在能够找到的史料看,所有的记载都指向一个地名——“江州”。譬如前文所引《华阳国志》所记“巴子都江州”,字虽少,却收藏了足够丰富的历史信息。这里“巴子”的“子”,是西周王朝分封各国贵族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巴国国君的爵位为子爵。
有意思的是,近代东西方交流,人们发现欧洲宫廷贵族也分了爵位等级,于是便借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五等爵位,对应翻译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省了不少事。此是题外话。而“巴子”的子爵爵位却有真正存在的历史故事予以佐证。
2000年11月,中国国务院向全世界公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其中一个重要纪年和一起重大事件,以史籍记载、考古发掘和天文现象“天再旦”等权威证据,被正式确认:公元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武王伐纣”。其时周武王姬发率领各地不满殷商王朝残暴统治的部族,在牧野摆开战场,打败了纣王的军队,一举推翻延续了五百年的商朝,建立了周朝。
牧野之战的胜利,也有巴人的功劳。史书记载的是,“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华阳国志·巴志》)。
这是对巴人武士冲锋陷阵状态的描述。巴人是唱着战歌冲锋杀敌的,除了勇敢,还有乐观和高昂的士气。巴人的勇武形象曾经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以至九百年后,巴人后裔□人参加楚汉战争,冲锋时也是唱着战歌,跳着战舞,屡建奇功。汉高祖刘邦看到□人武士的战阵歌舞,不仅大加赞赏,还命令军中乐师学习传扬。这就是《华阳国志》和《晋书》所记的史实:“(□民)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喜之日,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俞舞也。”
巴人参加武王伐纣的功绩,得到周天子的肯定,将巴人纳入自己的族群,赐予周王室的姬姓,封为子爵,称为“巴子”。春秋战国时候,周天子权威旁落,各国自立为王,巴子也“升格”成了巴王。《华阳国志》的记载是:“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及七国称王,巴亦称王。”据后世历代学者考证,其时巴国的国都就在江州。这也是“三千年江州城”亦即“重庆母城”这个说法的最早来历。 再说“江州”。在重庆的历史上,江州最先并不是一个行政单元,而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白居易《琵琶行》所咏“江州司马青衫湿”那个江州(今江西九江),而是江水环绕的山地即今天的重庆渝中半岛。P16-1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