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素质教育读本
¥
15.82
5.7折
¥
2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徐长征 主编 著作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32101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1200222668
上书时间2024-1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部分 悟石性
篇首语
第二部分 学十德
篇首语
第一章 仁
第二章 礼
第三章 信
第四章 勤
第五章 俭
第六章 忠
第七章 孝
第八章 节
第九章 勇
第十章 达
结束语
第三部分 践“实”训
篇首语
第四部分 做实人
篇首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这本《中学生素质教育读本(新沂市高级中学校本教材)》是新沂市高级中学校本教材,由徐长征担任主编编写。 《中学生素质教育读本(新沂市高级中学校本教材)》除了收录《特别滋味“泰山石”》、《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坚守石花开》、《石头的完美蜕变》、《石匠》、《雨花石》、《石者,智也》等文章,还讲述了“做实人”、“学十德”等内容。
主编推荐
《怀念那块石》、《特别滋味“泰山石”》、《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坚守石花开》、《石头的完美蜕变》、《石匠》、《雨花石》、《石者,智也》……由徐长征担任主编编写的《中学生素质教育读本(新沂市高级中学校本教材)》除了收录以上这些由同学们创作的文章外,还讲述了“做实人”、“学十德”等内容。
精彩内容
观赏美石,既是原始的文化活动,反过来又促进了原始文化的发展。石头千变万化的纹理和美丽的图案,必然对原始人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艺术始发于自然。”原始人从石头上的自然纹理和图案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从而产生了原始文字和绘画,萌发了原始艺术。虽然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否认。因为既然动植物如贝壳、龟壳等对原始文化能发生影响,为什么石头就不能呢?既然现代人能模仿石头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为什么原始人类就不能模仿呢?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原始文化就是石文化。
石文化对原始文化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神话故事方面。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奥秘无法解释,就产生了神话。我国古代神话中,就有女娲炼石补天、精卫鸟噙石填海等一系列为世人所熟知的神话传说,它们都对当时的文学及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典型的就是《西游记》和《石头记》,山石中崩出美猴王,石头化成贾宝玉。
不仅如此,原始人还把石头作为图腾来顶礼膜拜。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都寄予赋有灵性的石头上,希望通过石头保佑他们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在我国羌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道口、田间地头、屋顶室内都供奉着一块白石,据传,这个民族在古代的部落战争中,一块白石救了他们。于是白石成了这个民族的图腾而受到崇拜,而且一直延续至今。不仅是原始人,泰山的山石文化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泰山山石崇拜,而且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游览泰山时,除了目睹小泰山、红石门、醉心石等大型的山石奇观之外,更能看到一大景观:那些泰山的远方游客,那些善男信女们,虔诚地捡起地上的石头,许一个心愿,然后把石头压在沿途的树枝或石碑上。再有,在泰山的每一条游览路线和各个游览景点,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等山石制成的长条形“泰山石敢当”。据说在秦汉时期,人们把石敢当作为一种灵石,驱邪避祸,以镇风水。到了五代,出了一个以死保卫晋高祖的石敢,人们十分崇尚他的英雄行为,认为他能逢凶化吉,到明清时代,英雄人物“石敢”便与灵石“石敢当”融为一体了,而且成为泰山山石崇拜的一个物象。这种民间习俗究竟起于何时,已没有准确的考证,它只是作为民间香社的一种祭拜方式存在着,并将一直延续下去……由此不难看出,石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但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丰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宝库,使之永远成为世界文化林中的一块瑰宝。
众所周知,石头象征着坚定、坚固、顽强以及各种我们所向往的品质。因此,人们用石心比喻坚定的信念,用石交指代牢固的友谊,用石城汤池形容防守坚固的城池。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石头的魅力才这样恒久不衰。可以这么说,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利用石头或变相利用石头。所谓的变相利用,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石为器,或以石为原材料,制作成人类所需要的东西。石头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无论是国家的重要建筑物,如皇宫、皇陵、御园、城堡、寺庙、堤坝、桥梁、大道等,还是民间的园林、房屋、庭院、亭舫、涵道等,无不以石为建材。至于石碑、石刻、石雕、石画、石钟、石磬、石鼓、石塔、石砚、石棺、石室、石印等,更是在石头上做尽文章。因为美丽的石材代表着高贵,也隐含些许神秘,而不同的石头又各具特色,山中的岩石峻峭凌厉,水中的卵石亲切圆润;北方的山石浑厚沉着,江南的石头奇巧精妙。根据石材的不同特点,人们把它用于很多方面:石刻、碑碣、石磬、雕塑,尤其是建筑,建筑让石头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们常说,建筑是一部石头写的书。石头的历史也因建筑而格外融人了人类文明的历程。自古至今,从建筑的结构,到建筑表面的铺装,建筑环境中的装饰,石材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材的选择、组合、雕刻,可以赋予建筑物不同的性格与韵味。以石头雕刻为例。中国传统古建筑虽然以木材作为主要的结构构架,但是由于木材不耐火、易腐烂以及防潮性能低等无法避免的缺点,决定了石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木柱下面的柱础、房屋下面的台基、台基四周的栏杆、台基至地面的石阶、台基旁的御道、寺庙内的佛像座、殿前的碑碣、大门外的抱鼓石等等,都可以看到石头熟悉的身影。而且,凡是用石料的部位,几乎都可以发现有石雕作为装饰。至于那些完全用石料筑造的牌楼、佛塔、经幢、门阙、华表、石柱、桥梁等石雕装饰则更多。雕饰的内容从模仿自然的花草植物,到各种各样的吉祥动物图案。其中,在宫殿建筑和官府建筑中,又以龙和狮子为首。这些动物往往神态威武、气势恢弘,而且雕刻主题明确、装饰繁复、雕工精致,建筑由此显得格外雄伟、壮观,进而进一步衬托出主人的财势、地位和无上的权力。而在一般的民间建筑中,这种石雕装饰被简化了许多。如作为帝王象征的龙以及狮子都已经很少被采用或被禁用,大多采用动植物装饰或民间的传说故事等,以表达主人保宅邸平安、驱邪避祸、祛病纳福、招财利市,祈福禄寿喜、加官晋爵的美好愿望。雕饰手法也很简洁,甚至只做一些粗浅的线刻。越是贫民,石雕装饰就越被弱化。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石雕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存在于建筑上,而是与建筑型制、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一起组成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
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建筑已远远不止于石头的构建,各种新奇的材料几乎可以达到人们想要的任何效果,石材却从来没有丧失它的光彩,依旧牵动着人们的梦想。石头依然高贵、优雅、沉着、大方地屹立于材料王国的宝座上,向人们讲述着它几千年文明的历程、几千年神秘的使命、几千年沧桑的变化。
纵观石头历史和石头文化,人们对石头的利用,一是在物质生活方面,二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富于创造力而从不安分的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已经不满足于自身的物质局限性,而力求在精神上超越它。并且,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石头的作用及其对文化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挖掘、重视和研究那些潜伏在石头里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并谱写新的历史篇章。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