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角亭边正逢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六角亭边正逢春

68.6 7.0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国韬 著 著作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ISBN9787518703333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420458

上书时间2024-11-07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国韬,男,汉族,1942年生于湖北建始凉水埠。在鄂西武陵山区芭蕉小镇任乡村民办教师十六载,后转为公办教师。现退休,居恩施。所著《雨打芭蕉:一个乡村民办教师的回忆录(1958—1980)》获2015年“第五届中华很好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中国出版协会)。

目录
第一章温馨之路(1980年秋—1980年冬)1
第二章三生有幸(1981年春—1981年夏)48
第三章东乡故事(1981年秋—1981年冬)87
第四章人到中年(1982年春—1982年夏)131
第五章好事多磨(1982年夏—1982年冬)173
第六章以工代干(1983年春—1983年秋)214
第七章精雕细刻(1983年秋—1984年春)253
第八章从一到五(1984年夏—1984年秋)293
第九章一无两有(1984年秋—1984年冬)329
第十章团结桥上(1984年冬—1985年春)368
第十一章春在溪头(1985年春—1985年夏)407
第十二章七月流火(1985年夏—1985年秋)446
第十三章秋尽江南(1985年秋—1985年冬)484
第十四章飞雪迎春(1985年冬—1986年春)522
第十五章亦师亦友(1986年夏—1986年冬)562
第十六章山花烂漫(1986年冬—1987年春)602
第十七章春华秋实(1987年夏—1987年冬)642
第十八章乔迁之喜(1987年冬—1988年春)686
第十九章开心一刻(1988年春—1988年秋)726
第二十章朋友再见(1988年秋—1989年春)767

内容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们国家特别重要历史时期,从1978年一声春雷响起,到八十年代,那整个的就是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里,作者投身到“百年大计”的奠基工程——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中。其间,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诸如岩洞的故事,割耳朵的故事,争学生的故事,开山取水的故事,斗胆分田的故事……在这无数的故事中有普通百姓、基层干部、更多的是老师、教育工作者,他们是怎样地用充满的爱心,培育一代新的。

精彩内容
        第一章  温馨之路(1980年秋—1980年冬)
    1980年9月16曰下午五点,我搭乘班车,从芭蕉到了恩施城,在六角亭下车。下车的地方,往年的确有个木质的六角亭,里面有座位,还有许多小人书,凭学生证可以借阅,所以,是小学生经常来玩的地方。大约是为了加宽街道,这亭子不知在什么时候拆除,现在只空留“六角亭”这么个地名了。
    这是雄踞鳌脊山上的恩施古城一个很适中的位置,我在这里下车,想去的几个地方,也都极为方便:往南,不过百米是哥哥工作的县法院,再走几步就是南门;往西,不过百米就是县委、县政府,再走几步,就是我曾经居住过的西门城楼;往北,不足三十米就是我新的工作单位县教育局,再下一个小坡,叫“割肝坡”,不过两百米,便到了岳母家,北门就在不远处;往东,一箭之地是东门,出东门,坐渡船,过清江,是二姐所在的园艺场。
    我还是先去县法院,在哥哥那里报到。算起来,我们两弟兄朝夕相处的时间是很少的,除了1951年,在咸丰中学有过一年之外,以后长达三十多年里,我们都天各一方,一年到头,甚至三年五载,方可相聚十天半月。这个1980年,真像暗中有一种魔力驱使,一下子把我们两弟兄都拉到一起来了。他在今年三月归队做政法工作,从太阳河中学调到了县法院。说是归队,不如说是专业对口更确切,因为他1955年入西北大学法律系,1959年西安政法学院毕业,以后一直没有做过政法工作。他大学毕业,分配到边远的陕北靖边县,先是在靖边县科委工作,后调到靖边中学任教,一干就是十年。“文革”中的1969年,有教师回原籍的机会,他调回恩施,在太阳河教书,一干又是十年。直到改革开放,政法系统专业人才奇缺,他有幸专业对口,从事政法工作了。时隔半年,我像小时候赶他的路一样,也从芭蕉调到县教育局,而且,这两个单位都在六角亭。有趣的是,这样一来,我们姐弟三人,也都同城而居,相距不过咫尺之遥,简直有点喜剧的色彩。在法院,两弟兄一见面,我说:“你到六角亭来了,我赶你的路,也搞来了——其实,我是做梦也没想的,是他们要我来的……”两人只觉得好笑。在他那里吃了晚饭,我便去教育局。
    教育局已经下班,屋里空无一入。正转身出门,张凤鸣局长迎面而来。他很热情地与我握手,问我什么时候到的。我一一回答,说明有关手续都未办,行李也还没有搬来。他说:“那没关系,先参加几天文教组长会议,听一听,了解一下情况,再回去办手续不迟。”我答应照办。接着,他问我到这里来怎么样,我说心里没有底,很有些担心,不知能不能做好这里的工作。他很轻松地说:“帮助做些调查了解、组织方面的工作。”接着,又笑眯眯地望着我说道:“先熟悉一下情况,年轻人,又跑得,又干得,边干边学嘛——先找个地方住着。”我说今晚是有地方住的。于是,我便径直去大十街。岳母家,自然不像过年时那么热闹,好在延林在家。他师范即将毕业,正在红江中学实习,听他谈红江中学的趣事,也有消除疲劳的效果。
    第二天,是我在教育局上班的第一个日子。一进教育局大门,迎面就是人事股的办公室,一位戴眼镜的同志接待了我,别人称他唐股长。我报了姓名,他便带着我,进入一个阴暗的过道,下了十几步阶梯,到了一个小小的院坝,有两座廊桥连着后面的一栋房子。那里有好几个办公室。他把我带入挂着“教育股”牌子的办公室内。办公室里有两位同志,看上去倒不陌生:一位是十几年前去过戽口,后来还打过几次交道的邓源骏同志,他是普通教育股的股长;另一位是朱炎恭同志,是业余教育股副股长,前不久随张局长去过芭蕉,只是他不认识我。邓股长给我倒了一杯茶,朱股长给我一支烟,热情接待了我。随后,邓源俊同志就领着我去教研室买菜饭票。
    我跟着邓股长去教研室,从清江电影院门前经过,遇到两位女同志,一位与邓股长亲热招呼。走过之后,邓股长说,刚才这位就是叶梅。我问叶梅是什么人,我没听说过。邓股长似乎觉得我也是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说,叶梅呐,文工团的,很不错的一位女同志,恩施的作家。我历来对作家都很崇拜,只是我多年在乡里,孤陋寡闻,的确还没听说过,可惜的是,刚才他们讲话,我没有注意,到此时,回头望去,作家已经走得远远,只见两个人的背影了。
    进入和平街小学,里面一栋楼房,便是县教研室。旁边有一个矮小的房子,有三个套间,邓股长就住在第二间。住房的下面是厨房和餐厅,教育局的人都是在这个食堂就餐。我发觉,邓股长不仅是个洒脱干练的人,还是一个特别精细的人,他给我介绍认识一些人,也仔细介绍教研室的布局,卖菜饭票的地方在这里,会议室、办公室在那里,甚至讲了厕所的所在。这类事,恰是新来乍到的人,必须首先熟悉的。邓股长告诉我:“你今天可以自由支配了,明天在这个会议室参加开会。”
    这个“自由支配”安排得很好。我去了大十街,在岳母家吃了午饭,又去园艺场二姐那里报到,吃了永青亲手制作的月饼,和二姐、洪哥高高兴兴谈了不少话。晚上还去看了一场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