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业考古
¥
89.1
7.0折
¥
12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水城 著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67022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2490738
上书时间2024-1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说盐
第二节 制盐
第三节 早期制盐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考古学的视角
第二章 欧美盐业考古的滥觞与发展
第一节 盐业考古的诞生之地:法国塞耶河谷
第二节 法国北海及大西洋沿岸地区
第三节 英国艾塞克斯的红丘遗址
第四节 奥地利与德国
第五节 欧洲中部及东欧的早期制盐业
第六节 北美东部地区
第七节 中美与南美
第三章 亚、非及大洋洲的古代盐业与民族志
第一节 东亚地区的日本与韩国
第二节 东南亚的越南与菲律宾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扎亚高地的植物制盐工艺
第四节 西亚地区
第五节 非洲与大洋洲
第六节 制盐遗址与遗物的特征
第四章 中原地区的古代盐业与盐政
第一节 河东盐池
第二节 清凉寺墓地与中条山最早的盐道
第三节 夏商时期对晋南地区的经略
第四节 周代的盐政管理与盐文化
第五章 四川盆地的盐业考古调查
第一节 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
第二节 自贡井盐及盐运古道
第三节 川东地区
第六章 三峡地区先秦时期盐业遗址的考古发掘
第一节 中坝遗址概述
第二节 中坝遗址出土的遗迹、遗物
第三节 自然科学研究
第四节 中坝遗址的制盐工艺
第五节 三峡地区其他先秦时期制盐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小结
第七章 三峡地区历史时期的盐业考古
第一节 忠县中坝遗址
第二节 三峡地区出土的汉代盐灶模型
第三节 云阳云安镇东大井遗址
第四节 彭水郁山镇中井坝遗址
小结
第八章 莱州湾-胶东半岛的盐业考古调查
第一节 莱州湾-胶东半岛的地理环境与早期考古发现
第二节 莱州湾-胶东半岛盐业考古调查
第三节 有关盔形器的初步认识
第四节 莱州湾地区考古调查资料反映的制盐工艺
第九章 莱州湾地区制盐遗址的考古发掘收获
第一节 寿光双王城商周时期制盐遗址
第二节 寿光大荒北央西周制盐遗址
第三节 广饶南河崖西周制盐遗址
第四节 东周时期制盐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第五节 渤海沿岸历史时期的制盐遗址
第六节 考古所见莱州湾的古代盐业
小结
第十章 东南沿海一华南地区的盐业考古
第一节 浙江宁波大榭遗址
第二节 浙江洞头九亩丘遗址
第三节 华南沿海先秦时期制盐遗址
第四节 香港地区的制盐遗址
第五节 海南岛儋州地区的火山岩制盐工艺
第十一章 边远地区的盐业考古与传统制盐业
第一节 甘肃礼县盐官镇盐业考古调查
第二节 甘肃漳县的盐业考古调查
第三节 四川盐源县盐业遗址考古调查
第四节 北方及东北地区历史时期的盐业考古
第五节 青藏高原的传统制盐工艺
第十二章 尾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介绍20多年来我国盐业考古成果与现状兼及世界盐业考古概况的学术专著。全书视野宏阔,先用两章内容介绍了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的盐业考古状况,在此背景下,将我国的盐业考古按照中原、成都平原、三峡地区、莱州湾-胶东半岛、东南沿海、北方等片区来分区陈述,全景式展现了盐业考古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史,并穿插有较多图片进行说明,最后对中国盐业考古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做了说明。全书体例完整、逻辑清晰、内容全面、引证丰富,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精彩内容
明代宋应星在其所著《天工开物·作成》有言:“口之于味也,辛酸甘苦年绝一无恙。独食盐禁戒旬日,则缚鸡胜匹,倦怠恹然。岂非天一生水,比味为生人生气之源哉?”《本草纲目》日:“水生成,此盐之根源也,水周流于天地之间,润下之性无所不在,其味作成,凝结为盐,亦无所在。在人则血脉应之,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咸走血,血病无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从其类也。”总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若体内缺盐或长期达不到基本的盐浓度,会导致人体内水分流失,引发身体的强烈不适,罹患疾病,严重的将导死亡。②美国学者A.H.恩斯明格在《食物和营养百科全书——营养素》中谈道:钠是细胞外液中主要的带电荷离子,它帮助维持体内水分和酸、碱平衡,是胰液、胆汁、汗和眼泪中的一种成分,钠也与肌肉收缩和神经机能有关,且在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中起特殊作用。在血液中离子的浓度部分地作用丘脑下部的中枢,控制尿的形成并产生渴的感觉。在尿的形成过程中,上腺皮质分泌的醛甾酮可起到收集钠离子的作用,同时将钾离子排放到中。”无怪乎,古罗马人把盐看作“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晶体”。盐对生命有殊的意义,包括生命的维系和种群的繁衍。三、人何时开始吃盐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吃盐?这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是个无法考证的未解题。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大约有90~/6以上的时间都处在狩猎一采集经济段,这个阶段延续了长达数百万年,至今尚未发现那时的人类主动食盐的象。根据民族志的资料,在长期的狩猎一采集生活中,人类了解到自然中的很多动物,特别是食草动物需要定期给体内补充盐,以保障自身生长种群繁衍。动物们会凭借本能和记忆去寻找盐泉、盐沼或地表富含盐渍的壤,舔舐盐以满足身体需要。人类发现这个规律后,会在动物定期前往舔舐盐的地点设伏,猎杀动物。长此以往,人类对盐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深入,并牢牢记住盐泉、盐沼、盐湖、盐渍的地点,甚至会将产盐地点周围的植物种类和形态都保存在记忆中,代代相传下来。
地球表面土壤中蕴藏的盐会通过食物链从低级向高级传递。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汲取盐分,食草动物通过植物获取盐,肉食动物通过捕杀食草动物获取盐。在狩猎一采集阶段,人类祖先主要是通过食用各种动物的肉、血、奶甚至尿,间接地将动物体内的盐分补充到自身体内。此即《礼记·礼运》所言:“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距今ll000年前后,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结束了,地质时代进入全新世。随着冰后期的到来,全球气候逐渐转暖,雨量增加,以往冰期阶段那些干旱不毛之地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植物繁茂,动物开始大规模向北迁徙。人类社会也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中石器/新石器时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渡阶段,最为重要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出现变化,即逐步地发展到定居的农业社会,生活方式稳定了,食物构成也从狩猎一采集阶段的以肉食为主转到以谷物为主。由于谷物的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含盐量极少,这就迫使人类开始在食物中额外添加盐。大概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人类对盐有了特殊的需求。但是,盐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衡,人类只能主动地寻找食盐,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交易,互通有无,获取食盐,由此带动了盐业的开发、生产以及与盐有关的商贸活动出现。
进入全新世以后,也有一些不事农耕的狩猎一采集民族长期不会制盐,但他们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为身体补充盐。如北美白令海峡一带的因纽特人以捕猎驯鹿、野山羊、熊、海豹、海象及其他野生动物为生。他们将这些动物的肉用海水煮熟,以此获取盐分和咸味。四、吃多少盐才合适盐对于人的生长、生育、运动、长寿、正确的骨骼结构形成以及荷尔蒙的系统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盐是人体生理组织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究竟每天吃多少盐才合适,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估算,标准有每天吃0.7~3克、O.5~4克、8~10克、15克、5~20克等不同的说法。盐所含钠约占40%,氯约占60%。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吃1克盐就足以满足生理需要。但实际上,人摄取盐的量都大大超出了这个数字。
P6-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