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的国学常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典的国学常识

18.93 6.8折 28 全新

库存2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盛文林 著作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801417206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11718661

上书时间2024-11-05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经部
  概述
  易
  书
  诗
  三礼
  三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四书
  说文解字
史部
  概述
  正史
  别史
  杂史
  编年
  史评
子部
  概述
  儒家
  道家
  太上感应篇
  释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纵横家
  杂家
集部
  概述
  楚辞
  乐府诗集
  昭明文选
  玉台新咏
  文心雕龙
  文赋
  诗品
  太平广记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全唐诗
  唐诗别裁集
  全宋词
  六一诗话
  东坡七集
  梦溪笔谈
  容斋随笔
  沧浪诗话
  永乐大典
  呻吟语
  小窗幽记
  围炉夜话
  菜根谭
  曾国藩家书
  四库全书
  古文观止
  西厢记
  六朝文絮
  浮生六记
  人间词话
蒙学
  概述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朱子家训
  龙文鞭影
  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
  千家诗
  神童诗
  唐诗三百首
  笠翁对韵
小说
  概述
  搜神记
  西京杂记
  唐宋传奇集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红楼梦
  封神演义
  隋唐演义
  说岳全传
  三言
  二拍
  东周列国志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子不语
  儒林外史
  镜花缘
  三侠五义
  官场现形记
  老残游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国学大师
  俞樾
  章太炎
  王国维
  康有为
  梁启超
  欧阳竟无
  黄侃
  蔡元培
  胡适
  马一浮
  熊十力
  梁漱溟
  钱基博
  陈寅恪
  陈垣
  赵元任
  顾颉刚
  钱穆
  冯友兰
  傅斯年
  高亨
  姜亮夫
  徐复观
  唐君毅
  牟宗三
  钱钟书
  季羡林
  任继愈
  徐复
  饶宗颐
  南怀瑾

内容摘要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精华。它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此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主流思想文化,再同佛教思想融合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社会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很经典的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盛文林以浅显流畅的笔触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很经典的国学常识》,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看法;有志于深入研究者,也可通过本书探寻进入国学殿堂之门径。

精彩内容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等级制度破坏,统治者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但由于周代礼制很好完善、周密,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很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或“辨异”。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很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苟子说:“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还说:“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礼记》中说:“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韩非子说:“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董仲舒说: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白虎通德论》中说:礼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这些话都证明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决非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
    礼既是富于差别性、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所以“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尊者所居的室的西南角,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统治阶级内部和庶人都受礼的约束。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礼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礼记》中说“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辩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可见其范围之广,“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长治久安了。因此儒家特别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说“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说,“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说,“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说,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