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 频识别 RF 核心技术详解(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物联网 频识别 RF 核心技术详解(第3版)

43.47 7.4折 59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玉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8188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1434089

上书时间2024-10-26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玉兰教授,1986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家一级期刊《电信科学》编委,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
2011年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物联网的RFID射频前端传输特性的研究”,2011年主持西安邮电大学项目“物联网与射频识别”,2012年主持兵器工业项目“弹丸转速测试技术”,2012年主要参加西安市科学技术局项目“面向物联网的高速微波RFID(射频识别)芯片研究”。近5年在《电信科学》、《微电子学》、《电子技术应用》、《电讯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西安邮电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目录

第1篇  物联网RFID系统架构1
第1章  物联网与RFID技术  2
1.1  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RFID)领域  2
1.1.1  物联网和RFID的概念  2
1.1.2  RFID的发展历程  3
1.1.3  物联网的历史与未来  5
1.2  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7
1.2.1  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  7
1.2.2  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  7
1.2.3  条码识别技术  8
1.2.4  磁卡识别技术  10
1.2.5  IC卡识别技术  10
1.2.6  RFID技术  11
1.3  物联网RFID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12
1.3.1  物联网RFID的应用领域  12
1.3.2  物联网RFID的应用前景  13
1.4  本章小结  14
1.5  思考与练习  14
第2章  RFID系统的基本构成  15
2.1  RFID系统概述  15
2.1.1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  15
2.1.2  RFID系统的“主-从”原则  16
2.1.3  RFID系统的技术流程  17
2.1.4  RFID系统的分类方法  17
2.2  电子标签  21
2.2.1  电子标签的基本组成  21
2.2.2  电子标签的结构形式  22
2.2.3  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和功能特点  25
2.2.4  电子标签的技术参数  28
2.2.5  电子标签的封装  30
2.2.6  电子标签的发展趋势  30
2.3  读写器  32
2.3.1  读写器的基本组成  32
2.3.2  读写器的结构形式  32
2.3.3  读写器的工作特点  34
2.3.4  读写器的技术参数  35
2.3.5  读写器的发展趋势  35
2.4  系统高层  36
2.5  本章小结  36
2.6  思考与练习  37
第3章  物联网RFID体系架构  38
3.1  物联网RFID体系的基本构成  38
3.2  优选物品编码  39
3.2.1  物品编码概述  39
3.2.2  条码编码  40
3.2.3  EPC码  42
3.3  电子标签与读写器构成的RFID识别系统  44
3.3.1  EPC标签  44
3.3.2  EPC读写器  47
3.3.3  EPC读写器与电子标签构成的系统  48
3.4  中间件  48
3.4.1  中间件的特性  49
3.4.2  中间件的基本构成  49
3.4.3  中间件的发展阶段  50
3.4.4  中间件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50
3.5  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和信息发布服务  51
3.5.1  物联网网络服务概述  51
3.5.2  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  52
3.5.3  物联网信息发布服务  53
3.6  基于物联网的RFID在我国的实施政策  55
3.7  本章小结  55
3.8  思考与练习  56
第2篇  物联网RFID无线传输  57
第4章  RFID使用的频率及电磁波的辐射  58
4.1  频率及其分类  58
4.1.1  电磁波谱  58
4.1.2  无线电波的频谱分段法  59
4.1.3  频谱分配和ISM频段  60
4.1.4  RFID使用的频段  62
4.1.5  我国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  65
4.1.6  我国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68
4.2  电磁波的电参数  68
4.2.1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68
4.2.2  RFID的工作波长  70
4.2.3  波阻抗和能流密度矢量  71
4.2.4  波的极化  73
4.2.5  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  74
4.3  电磁波的辐射  76
4.3.1  赫兹偶极子产生的场  76
4.3.2  磁基本振子产生的场  80
4.3.3  任意长度偶极子天线产生的场  82
4.3.4  不同波段RFID的电磁场特性  84
4.3.5  各国RFID辐射功率  87
4.4  本章小结  89
4.5  思考与练习  89
第5章  RFID电磁波传播及接收功率恢复  91
5.1  RFID电磁波的传播  91
5.1.1  自由空间的传输损耗  91
5.1.2  弗里斯方程  93
5.1.3  RFID工作环境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95
5.2  电磁波的接收  102
5.2.1  互易定理  102
5.2.2  有效接收面积  102
5.2.3  接收的电场强度  104
5.2.4  失配与损耗  107
5.2.5  RFID标签的优选工作距离  110
5.3  电磁波的反向散射  111
5.3.1  标签散射的功率  111
5.3.2  雷达截面  112
5.3.3  反向接收的功率  113
5.3.4  RFID失配对反向接收的影响  115
5.4  本章小结  118
5.5  思考与练习  119
第3篇  物联网RFID射频前端  120
第6章  RFID天线技术  121
6.1  天线概述  121
6.1.1  天线的定义  122
6.1.2  天线的分类  122
6.1.3  天线的研究和设计方法  122
6.1.4  天线的电参数  124
6.1.5  天线阵  132
6.2  RFID天线应用及设计现状  135
6.2.1  RFID天线的应用现状  135
6.2.2  RFID天线的设计现状  137
6.3  低频和高频RFID天线技术  138
6.3.1  低频和高频RFID天线的结构和图片  139
6.3.2  低频和高频RFID天线的磁场  140
6.3.3  低频和高频RFID天线的很好尺寸  143
6.4  微波RFID天线技术  143
6.4.1  微波RFID天线的结构和图片  143
6.4.2  微波RFID天线的应用方式  145
6.4.3  多种类型的微波RFID天线  145
6.5  RFID天线的制造工艺  152
6.5.1  线圈绕制法  152
6.5.2  蚀刻法  153
6.5.3  印刷法  154
6.6  本章小结  156
6.7  思考与练习  156
第7章  RFID电感耦合方式的射频前端  158
7.1  线圈的自感和互感  158
7.1.1  磁通量  158
7.1.2  线圈的电感  159
7.1.3  线圈间的互感  159
7.2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  160
7.2.1  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的结构  160
7.2.2  串联谐振电路  161
7.3  RFID电子标签的射频前端  165
7.3.1  RFID电子标签射频前端的结构  166
7.3.2  并联谐振电路  166
7.4  RFID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电感耦合  168
7.4.1  电子标签的感应电压  168
7.4.2  电子标签的直流电压  171
7.4.3  负载调制  171
7.5  本章小结  174
7.6  思考与练习  174
第8章  RFID电磁反向散射方式的射频前端  176
8.1  微波RFID射频前端的基本构成  176
8.2  射频滤波器的设计  177
8.2.1  滤波器的基本类型  178
8.2.2  低通滤波器原型  178
8.2.3  滤波器的变换及集总参数滤波器的设计  180
8.2.4  分布参数滤波器的设计  183
8.3  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186
8.3.1  放大器的稳定性  186
8.3.2  放大器的功率增益  187
8.3.3  放大器输入、输出驻波比  188
8.3.4  放大器的噪声  188
8.4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189
8.4.1  A类放大器的设计  189
8.4.2  交调失真  190
8.5  射频振荡器的设计  191
8.5.1  振荡器的基本模型  192
8.5.2  射频低频频段振荡器的设计  192
8.5.3  微波振荡器的设计  194
8.6  混频器的设计  196
8.7  本章小结  199
8.8  思考与练习  199
第4篇  物联网RFID数字通信  201
第9章  RFID编码与调制  202
9.1  信号与信道  202
9.1.1  信号  203
9.1.2  信道  204
9.2  编码与调制  208
9.2.1  编码与解码  208
9.2.2  调制和解调  209
9.3  RFID常用的编码方法  210
9.3.1  编码应具有的预期性能  210
9.3.2  编码格式  211
9.3.3  RFID常用标准的编码方式  216
9.3.4  编码方式MATLAB/Simulink仿真  217
9.4  RFID常用的调制方法  219
9.4.1  调制的目的和方式  219
9.4.2  载波  220
9.4.3  振幅键控  221
9.4.4  频移键控  222
9.4.5  相移键控  223
9.4.6  副载波调制  224
9.4.7  RFID常用标准的调制方式  227
9.5  本章小结  227
9.6  思考与练习  228
第10章  RFID的数据完整性  229
10.1  差错控制  229
10.1.1  差错的分类和衡量指标  229
10.1.2  差错控制的方式和原理  230
10.1.3  检纠错码的分类  233
10.2  常用的数据校验方法  234
10.2.1  奇偶校验  234
10.2.2  纵向冗余校验(LRC)  236
10.2.3  循环冗余校验(CRC)  236
10.2.4  RFID标准的误码检测方式  238
10.3  数据传输中的碰撞问题及防碰撞机制  239
10.3.1  标签碰撞和读写器碰撞  239
10.3.2  防碰撞机制  241
10.4  防碰撞算法及防碰撞协议  242
10.4.1  碰撞的判别  242
10.4.2  防碰撞算法  242
10.4.3  RFID标准的防碰撞协议  246
10.5  数据完整性实施策略  248
10.5.1  RFID中数据完整性的实施策略  248
10.5.2  编解码电路和校验电路FPGA设计  249
10.5.3  RFID通信资源利用  252
10.6  本章小结  255
10.7  思考与练习  256
第11章  RFID的数据安全性  257
11.1  RFID的安全与隐私问题  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