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灸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灸法

95.9 5.0折 190 全新

库存2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奇文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8091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0元

货号1201772814

上书时间2024-06-27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灸法总论
第一节 灸法源流
第二节 灸法的定义及适应证
一、灸法的定义
二、灸法的适应证
第三节 施灸的材料
一、艾
(一)概说
(二)艾的性能
(三)艾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四)艾绒的制作和选择
(五)艾绒的贮藏
二、其他材料
(一)容易点燃生热的灸料
(二)具有芳香或刺激性的灸料
(三)药锭、药捻
第四节 施灸的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一、施灸的体位选择
二、施灸顺序
第五节 灸法的补泻
一、艾炷灸的补泻
二、艾卷灸的补泻
三、根据辨证选取部位、经络、穴位、时间,补虚泻实
四、根据病种、病型、辨证,选用灸治方法以补泻
第六节 灸疮及灸后调养
一、灸疮
(一)灸疮的引发
(二)灸疮的处理
二、灸后调养
第七节 灸的壮数和艾炷的大小
一、灸的壮数
二、艾炷的大小
第八节 施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禁忌
二、施灸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灸法的种类
第一节 火热灸法
一、艾灸法
(一)艾条灸
(二)艾炷灸
(三)艾饼灸
(四)艾熏灸
二、其他灸法
第二节 非火热灸法
一、天灸
二、冷淋
三、化学灸
第三节 熨法
一、熨法定义及适应证
二、熨法种类
(一)以取热方法分类
(二)以熨用材料分类
三、熨药处方
(一)寒痹熨方
(二)痛风熨方
(三)痞气熨方
(四)结胸熨方
(五)脐腹冷痛及泄泻熨方
(六)霍乱熨方
(七)熨癥方
(八)风肿瘾疹熨方
(九)胁痛熨方
(十)小便不通熨方
(十一)脱肛熨方
(十二)阴肿熨方
(十三)脱阳熨方
(十四)救冻死熨方
(十五)痛痢熨方
(十六)正偏头风熨方
(十七)猝然腰痛熨方
(十八)大肠虚秘熨方
(十九)中风口喁熨方
(二十)半身不遂熨方
(二十一)手足风痹熨方
(二十二)历节痛风熨方
(二十三)胀满熨方
第四节 现代创新灸法及灸具
一、艾火针衬垫灸
二、蟾蜍皮灸
三、复方白芥子敷灸
四、火柴灸
五、铝灸
六、电热灸
七、电子温针灸
八、气针灸
九、系列多功能灸疗器简介
十、强效温灸治疗仪
十一、RPY—B型热流喷灸仪
第三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概论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三、经络的主要内容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二经别
(四)十二经筋
(五)十二皮部
(六)十五络脉
(七)耳经络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一)生理功能
(二)病理反应
五、经络的临床应用
(一)诊断方面
(二)治疗方面
第二节 十四经脉的循行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督脉
十四、任脉
第三节 经脉体系在灸针疗法中的地位
一、古代经脉学说的内容与组合
(一)经脉是人身各种沟通传导体系之总称
(二)经脉与络脉是各种经脉分布状况的一般关系
(三)经脉体系互相混淆的原因
二、经脉系统与血管体系的关系
(一)血管体系是经脉系统的最早说明
(二)周围血管在灸针疗法中的地位
三、经脉系统与经筋体系的关系
(一)十二经筋与周围神经的关系基本一致
(二)神经体系在灸针疗法中的地位
四、经脉系统与经络体系的关系
(一)《灵枢·经脉》实际上就是“经络篇”
(二)经络与孔穴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三)古代经络学说的欠缺之处
(四)对经络实质的理解
(五)经络体系在灸针疗法中的地位
五、经脉系统与淋巴体系的关系
(一)足太阴脾经与淋巴体系的关系密切
(二)淋巴体系在灸针疗法中的地位
六、经脉系统与皮肤肌肉的关系
(一)皮肤是经脉分布的原野
(二)皮肤是外治法的必由之路
(二)皮肤肌肉在灸针疗法中的地位
七、经脉系统与体液的关系
(一)十二经水是经脉和体液分布的比譬
(二)体液在灸针疗法中的地位
八、经脉体系的联系和依存
(一)经脉体系与灸针的关系必须综合论证
(二)灸针的不同作用可以通过经脉体系分别显示
九、经穴体系的选择与应用
(一)不同经脉就有不同的灸针方法
(二)不同经脉就有不同的选穴原则
第四节 经络研究概况
一、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及其特点
(一)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与调查
(二)循经感传现象的特点
二、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一)影响循经感传出现的因素
(二)循经感传现象的诱发(激发)
(三)感传的客观指标
三、头部感传现象的研究
四、其他经络现象的研究
(一)皮肤上出现的循经异常现象
(二)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感觉异常
五、有关经络的一些客观指标的研究
(一)电发光效应
(二)液晶热像图摄影法
(三)超声波摄影法
(四)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六、近代对经络学说的研究
(一)经络与血管、淋巴管
(二)经络与神经
(三)经络与肌肉、结缔组织
(四)经络与生物电
(五)经络与神经—体液因素
(六)第三平衡论
……
第四章 腧穴
第五章 临床各科疾病的灸法
第六章 现代灸论述要
第七章 灸法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七章,即灸法总论、灸法的种类、经络、腧穴、临床各科疾病的灸法、现代灸论综述、灸法文献。本书以全、精、新的要求,对中国灸法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恢复和提高灸法的历史地位、发扬灸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了贡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