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技术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储技术应用

59.3 7.5折 79 全新

库存1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伊夫·布鲁内特(Yves Brunet) 等 著;唐西胜 等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6226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201702278

上书时间2024-06-27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译者的话
概论1
第1章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11
1.1简介12
1.2储能技术应用于发电环节13
1.2.1“大功率储能”可以使发电收益优选化13
1.2.2“大功率储能”可以减轻发电系统的运行和经营风险14
1.2.3储能的辅助服务15
1.3储能技术应用于间歇式电源16
1.3.1不含储能的调频16
1.3.2储能对功率/频率的调节作用18
1.3.3储能的其他辅助功能20
1.4储能技术应用于输电系统21
1.4.1投资控制与阻塞管理21
1.4.2调频与平衡机制21
1.4.3电压调节与电能质量21
1.4.4系统安全与故障恢复22
1.4.5其他可能的应用22
1.5储能技术应用于配电系统23
1.5.1储能对电网规划的作用23
1.5.2其他应用26
1.6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零售27
1.6.1利用储能降低采购成本28
1.6.2利用储能降低采购成本风险28
1.7储能应用于电力用户28
1.7.1储能的削峰作用28
1.7.2储能对移峰用电的作用29
1.7.3储能对供电质量和供电连续性的作用30
1.7.4无功补偿32
1.8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平衡机制32
1.9结论34
1.10参考文献36
第2章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空,海运39
2.1简介40
2.2电能是二次能源40
2.2.1陆地交通40
2.2.2航空运输43
2.2.3铁路运输44
2.2.4海上运输44
2.3电能44
2.3.1电动汽车44
2.3.2重型货车与客车51
2.3.3两轮机动车51
2.3.4导引型车辆(火车、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52
2.3.5海上交通———游艇53
2.4电能与其他能源互为补充———混合动力53
2.4.1并联结构54
2.4.2串联结构56
2.4.3路耦合57
2.4.4混合动力的轨道机车57
2.5结论58
2.6参考文献60
第3章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储能技术61
3.1简介62
3.2独立光伏发电系统62
3.2.1基本原理62
3.2.2不可或缺的环节:储能62
3.2.3光伏发电系统的市场63
3.2.4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储能的容量配置64
3.2.5选择适宜的储能技术64
3.3铅酸蓄电池寿命受限66
3.3.1蓄电池的能量管理67
3.3.2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技术68
3.4并网光伏发电系统70
3.4.1不断发展的电网70
3.4.2多样化的储能系统71
3.4.3储能接入并网:电力部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72
3.5参考文献73
第4章移动式应用与微能源74
4.1各种移动式应用场合的能源需求75
4.1.1“微”功率(su-Watt)75
4.1.2“大”功率(几瓦的功率)76
4.1.3能量需求76
4.1.4满足特定供电需求的持续时间78
4.2供能微型化所带来的新特点79
4.3电容储能80
4.4电化学储能80
4.4.1一次电池81
4.4.2蓄电池81
4.4.3燃料电池83
4.5碳氢化合物83
4.5.1功率MEMS84
4.6热电89
4.7摩擦发电89
4.8放射源90
4.9捕获环境能90
4.9.1太阳能90
4.9.2热能90
4.9.3化学能:生活能源91
4.9.4机械能91
4.9.5应答机92
4.10其他相关的电子设备:板载供电93
4.11参考文献94
第5章储氢100
5.1简介101
5.2储氢概述101
5.2.1相关能量参数101
5.2.2密度与比密度102
5.3压力储氢104
5.3.1储氢容器104
5.3.2网络配送105
5.4低温储氢105
5.4.1交通运输的液氢储存105
5.4.2固定式液氢储存106
5.5固态储氢106
5.5.1物理(化学)吸附方式的物理储氢106
5.5.2化学储氢108
5.6其他储氢模式110
5.6.1硼酸盐111
5.6.2硼酸盐和氢化物的混合物111
5.6.3混合储氢111
5.7讨论:技术、能量、经济层面112
5.8参考文献113
第6章燃料电池:原理和功能115
6.1什么是单体或电池?116
6.2化学能117
6.3化学反应详解119
6.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23
6.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23
6.6碱性燃料电池124
6.7不同类型燃料电池对比125
6.8催化剂127
6.9关键因素128
6.10结论:储能的应用129
第7章燃料电池:运行系统131
7.1简介:什么是燃料电池系统?132
7.2空气供给系统134
7.2.1总体需求134
7.2.2选择适合燃料电池系统的压缩机135
7.3气体加湿系统137
7.3.1总体需求137
7.3.2合适的加湿方式138
7.3.3膜交换器和焓轮138
7.3.4带有蓄水容器的系统139
7.4电堆终端的固态变换器140
7.5寿命、可靠性和诊断141
7.5.1故障及其原因141
7.5.2燃料电池性能的实验方法142
7.5.3诊断方法和策略143
7.6参考文献144
第8章电化学储能:一次电池与蓄电池147
8.1蓄电池概述:工作原理148
8.2应用150
8.2.1运用储能管理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整体构架150
8.2.2储能技术发展历程151
8.2.3锂离子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151
8.2.4锂离子电池技术是光伏发电应用的核心152
8.2.5法国在储能市场中的地位153
8.3电池技术发展历史157
8.3.1铅酸电池157
8.3.2Ni-Cd(镍镉电池)159
8.3.3NiMH(镍氢电池)159
8.3.4NickelZinc(镍锌电池)160
8.3.5NaS(钠硫电池)161
8.3.6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61
8.3.7Zebra电池161
8.3.8锌空电池(Zincair)162
8.3.9锂电池162
8.4应用需求165
8.4.1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165
8.4.2光伏发电应用166
8.4.3移动式电子设备166
8.5聚焦锂离子电池技术167
8.5.1基本原理167
8.5.2正极材料的发展167
8.5.3负极材料的发展169
8.5.4该领域的主要参与者171
8.5.5电解质的研发171
8.6锂离子电池的处理和再循环利用173
8.7其他电池174
8.7.1微型电池,印刷电池等174
8.7.2电解质176
8.7.3摇椅微型电源176
8.7.4制造技术176
8.7.5印制电池177
8.8参考文献178
第9章不错电容器:原理、容量配置、功率接口及应用181
9.1简介182
9.2不错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183
9.2.1基本原理183
9.2.2电气模型———主要参数185
9.2.3热模型188
9.3不错电容器组的容量配置189
9.3.1以能量作为选择依据189
9.3.2以功率作为选择依据———兼顾效率190
9.4功率接口191
9.4.1电压均衡191
9.4.2固态变换器193
9.5应用195
9.5.1概述195
9.5.2不错电容器作为主电源195
9.5.3混合电源系统196
9.6参考文献199
作者名单201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讲述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新能源发电和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介绍了现在主要的储能技术,包括各种储氢技术与燃料电池、电化学储能、不错电容器与微电源等;分析了主要储能技术的性能特点、材料与关键技术,以及在典型应用系统中的技术经济性等。本书适合于面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移动式电子应用的储能科研、规划、设计与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储能与应用的教师与研究生阅读。

精彩内容
随着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与移动式设备的发展,对储能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需求越发迫切。近年来,国内储能相关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越来越多,但尚缺少一本全面介绍储能技术及其应用的专著或译著,这也是译者想把本书介绍给国内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书由来自法国科研院所和电力公司的19位作者共同编写而成,他们将各自不同的专业技术背景有机结合起来,从微观到宏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纷繁而奇特的储能世界。    本书共9章,第1~4章主要介绍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新能源发电和移动式设备中的应用;第5~7章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储氢与燃料电池技术;第8章和第9章重点分析了典型的电化学储能与不错电容器的性能特点、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第2章与第9章由周龙翻译,第3章由韩娜翻译,第5~7章由徐鲁宁翻译,其余部分由唐西胜翻译,博士研究生刘文军和苗福丰也参与了部分翻译工作。全书由唐西胜统稿。    感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齐智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张一鸣博士和ABB中国研究院的张国驹博士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给予的指导与帮助。    储能技术门类庞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尽管译者竭力求实,但受水平和专业领域所限,加之部分技术处于前沿,本书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正。    唐西胜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