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传感器系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智能传感器系统

59.3 7.5折 79 全新

库存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荷兰)杰拉德·梅杰(Gerard Meijer) 等 著;靖向萌 等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4123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702284

上书时间2024-06-27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杰拉德·梅杰,1972年始,作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教员;于2001年晋升为Antonivan Leeuwenhloek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模拟电子学和电子仪器。在1984~1987年的部分时间,他也任职于代尔夫特仪器公司,参与了工业级量尺和温度传感器方面的研发工作。1996年,他共同创立了SENSART公司,并担任设计和开发传感器系统的顾问。1999年,他被荷兰技术科学基金授予了Sirriorl Stevi r1 Meester荣誉称号。Meiier目前担任荷兰传感器技术STW平台的。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 智能传感器设计1
1.1 引言1
1.2 智能传感器2
1.2.1 接口电路3
1.2.2 校准和微调5
1.3 智能温度传感器6
1.3.1 电路原理6
1.3.2 接口电路设计7
1.3.3 近期研究进展8
1.4 智能风速传感器8
1.4.1 工作原理9
1.4.2 接口电路10
1.4.3 近期研究进展11
1.5 智能霍尔传感器11
1.5.1 电路原理11
1.5.2 接口电路12
1.5.3 近期研究进展13
1.6 本章小结14
参考文献15
第2章 智能传感器的校准与自校准17
2.1 引言17
2.2 智能传感器的校准18
2.2.1 校准术语18
2.2.2 校准有效性的局限19
2.2.3 智能传感器校准的特性20
2.2.4 传感器中校准数据的存储20
2.2.5 生产过程中的校准22
2.2.6 智能传感器校准的机遇24
2.2.7 案例分析:一种智能温度传感器24
……

内容摘要
传感器系统不断地要求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同时又要求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于是一些新的传感原理和技术应运而生,而将这些新原理和技术变为成熟的产品将需要更大的努力。除了提高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外,传感器外围的系统同样重要,这些系统包括与传感器相连接的电路界面、保护传感器的系统封装、保证传感器性能的校准程序等。本书正是一本从系统角度全面介绍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设计的书,详细介绍了一些典型的传感器系统,内容实用并具有一定深度,是一本具有新颖性和基础性的微型传感器领域专业书籍。本书适合作为微机电系统(MEMS)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以及传感器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精彩内容
本书旨在给传感器及其系统的设计人员和使用者一个参考,或者作为一个灵感启发的源泉,来激发一些新的想法。本书的主体是基于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智能传感器系统”课程的教材,这门课程自从1995年以来每年都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设。课程的目标是给那些更大范围的、跨学科的学生和老师介绍智能传感器系统的基本原理,来发展共同的语言和科学背景,去探讨设计这些系统带来的挑战,并且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希望能够促进这个人群的持续扩大,共同加入到智能传感器系统这个激动人心的领域中来。    当今智能传感器层出不穷,这个领域的研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它始终被更低成本、更小尺寸、更小功耗和更高性能、更好的可靠性这些需求驱动着。另一方面,新传感原理、新技术不断涌现,仍需要巨大的努力使这些原理和技术走向成熟。通常这个过程不仅仅包含提升传感器自身的性能,而且传感器周围的系统扮演着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角色。这个系统包含了传感器的接口电子电路、保护传感器不受环境影响的封装,以及确保能够满足一定性能指标的校准程序。    本书聚焦在这些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特别是聚焦在设计那些智能传感器系统。系统中传感器与电路部分结合在一个封装体内,甚至是一个芯片上,以提供更好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这些传感器系统的基础知识在之前的《智能传感器系统》一书中已经介绍了,因此本书在该书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新技术、新应用,以及从系统层面更深入地探讨智能传感器的设计。    本书在开篇讨论了通过传感器与电子电路结合带来的令人激动的机会:弱传感器信号的准确处理(第1章);自校准技术的采用(第2章);精密仪表放大器的集成(第3章)。随后介绍了一些传感器系统,其中系统层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测量阻抗方式感知物理和化学参量(第4章);采用反馈和背景校准技术的低功率角速度感应(第5章);探测DNA等生物分子的传感器系统(第6章);以CMOS图像传感器形式的片上光学传感系统(第7章);能够与人类神经系统交互的智能传感器(第8章)。最后,本书还描述了产生和存储能量的新兴技术,因为这对于真正实现无人传感系统很好重要(第9章)。    在撰写本书期间,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帮助。我们很好感谢审稿人给予的反馈和建议,他们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ReinoudWolffenbuttel,弗劳恩霍夫微电子电路与系统研究所的MichaelKraft,不来梅大学的MichielVellekoop,TeledyneDALSA公司的JanBosiers,欧洲微电子中心的FiratYazicioglu,以及那些同时作为审稿人的本书作者。我们很好感谢JohnWiley&Sons,Ltd公司,责任编辑RichardDavies、LizWingett和LauraBell给予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以及出版编辑GennaManaog和SangeethaParthasarathy在整个出版期间给予的帮助。    此外,感谢那些允许我们使用其照片和图表的大学、研究所和公司,以使本书能够更加吸引读者。最后,感谢我们的家人:Rumiana、Hannah和Abi,感谢她们一如既往的爱和支持。    GerardMeijer、MichielPertijs和KofiMakinwa代尔夫特,荷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