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注评今译元曲三百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家注评今译元曲三百首

46.4 5.9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天骥 等 评译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90869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01643084

上书时间2024-06-27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天骥,1935年生,广州人,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委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中央文史馆诗词研究院顾问。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出版过《冷暖室论曲》、《西厢记创作论》、《诗词创作发凡》《周易辨原》《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元明清散曲精选》等。主编有《中国古代戏曲形态》等。

目录
1.中吕 喜春来 春宴
2.双调 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3-5.越调 小桃红 采莲女(三首) 杨果
6-7南吕 干荷叶 有感(二首) 刘秉忠
8.般涉调 耍孩儿 庄家不识勾阑 杜仁杰
9.仙吕 醉中天 咏大蝴蝶 王和卿
10.双调 拔不断 大鱼 王和卿
11-12.仙吕 一半儿 题情(二首) 王和卿
13.越调 小桃红 杂咏 盍西村
14.越调·小桃红 江岸灯火 盍西村
15双调 潘妃曲 商挺
16-17双调 步步姣(二首)商挺
18-20.中吕·喜春来 春景(三首) 胡祗遹
21双调 沉醉东风 胡祗遹
22.正宫 黑漆弩 游金山寺并序 王恽
23.越调 小桃红 无题 王恽
24.越调 小桃红 尧庙秋社 王恽
25.双调 沉醉东风 秋景 卢挚
26-27双调 沉醉东风 闲居(二首) 卢挚 
28双调 折桂令 田家 卢挚
29.双调 折桂令 萧娥 卢挚
30双调 折桂令 箕山感怀 卢挚
31双调 折桂令 寒食新野道中
32.双调 折桂令 长沙怀古 卢挚
33-36.双调 水仙子 西湖(四首) 卢挚
37.双调 殿前欢 卢挚
38-39.双调 寿阳曲 夜忆(二首) 卢挚
40双调 寿阳曲 别珠帘秀 卢挚
41双调 寿阳曲 答卢疏斋 珠帘秀
42-43.中吕 山坡羊 叹世(二首) 陈草庵
44.双调 沉醉东风 送别 关汉卿
45.双调 大歌德 春 关汉卿
46.双调 大歌德 夏 关汉卿
47.双调 大歌德 秋 关汉卿
48双调 大德歌 冬 关汉卿
49.双调 碧玉箫 关汉卿
50.南吕 四块玉 别情 关汉卿
51.南吕 四块玉 闲适 关汉卿
52.南吕 一枝花 赠朱帘秀 关汉卿
53.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 关汉卿
54.中吕 喜春来 题情 白朴
55越调 天净沙  春 白朴
56.越调 天净沙 夏 白朴
57越调 天净沙 秋 白朴
58.越调 天净沙 冬 白朴
59双调 沉醉东风 渔父 白朴
60.双调 庆东原 白朴
61.双调 驻马听 舞 白朴
62双调 驻马听 吹 白朴
63.越调 凭阑人 寄征衣 姚燧
64-65.中吕 喜春来(二首) 姚燧
66越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67.双调 折桂令 叹世 马致远
68.双调 拔不断 马致远
69双调 拔不断 马致远
70.双调 拔不断 马致远
71.双调 拨不断 马致远
72.双调 拨不断 马致远
73.双调 清江引 野兴 马致远
74双调 落梅风 马致远
75.南吕 金字经 马致远
76.南吕 金字经 马致远
77双调 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78般涉调 耍孩儿 借马  马致远
79-80中吕 普天乐 归去来兮四时辞(二首)滕宾
81.正宫 叨叨令 道情 邓玉宾
82.双调 雁儿落带得胜令 闲适 邓玉宾
83.越调 斗鹌鹑 春游 王伯成
84.正宫 鹦鹉曲 山亭逸兴 冯子振
85正宫 鹦鹉曲 农夫渴雨 冯子振
86.正宫 鹦鹉曲 感事 冯子振
87.正宫 鹦鹉曲 野客 冯子振
88.正宫 小梁州 秋 贯云石
89 正宫 塞鸿秋·代人作 贯云石
90.双调 落梅风 即景 贯云石
91.双调 殿前欢 吊屈原  贯云石
92.双调 殿前欢 贯云石
93.中吕 普天乐 平沙落雁 鲜于必仁
94.双调 折桂令 卢沟晓月  鲜于必仁
95双调 折桂令 西山晴雪 鲜于必仁
96.越调 寨儿令 隐逸 鲜于必仁
97双调 庆东原 张养浩
98.双调 殿前欢 登会波楼  张养浩
99.双调 水仙子 休官 张养浩
100双调 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101双调 沉醉东风 隐居 张养浩
102中吕 红绣鞋 警世 张养浩
103.中吕 红绣鞋 张养浩
104.中吕 普天乐 大明湖泛舟 张养浩
105.中吕 朝天子 野兴 张养浩
106.中吕 山坡羊 骊山怀古
107中吕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108.中吕 山坡羊 张养浩
109.双调 得胜令 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110.中吕 喜春来 探春 张养浩
111中吕 朱履曲 张养浩
112.南吕 一枝花 咏喜雨 张养浩
113双调 折桂令 梦中作 郑光祖
114.双调 折桂令 旅怀 郑光祖
115仙吕 寄生草 酒 范康
116.正宫 醉太平 曾瑞
117.南吕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闺中闻杜鹃 曾瑞
118.中吕 山坡羊 自叹 曾瑞
119.南吕 一枝花 咏剑 施惠 
120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
121.越调·寨儿令 闺情  周文质
122 双调·落梅风 周文质
123.双调 折桂令 题金山寺 赵禹珪
124.南吕·玉交枝 恬退 乔吉
125-129.中吕·满庭芳 渔父词(五首) 乔吉
130 中吕·山坡羊 冬日怀写 乔吉
131 中吕·山坡羊 寓兴 乔吉
132 中吕·折桂令 自述 乔吉
133双调 折桂令 荆溪即事 乔吉
134双调 折桂令 寄远 乔吉
135 双调·折桂令 丙子游越怀古 乔吉
136双调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乔吉
137双调·清江引 有感 乔吉
138双调·请江引 即景 乔吉
139 双调·水仙子  吴江垂虹桥 乔吉
140双调 水仙子 寻梅 乔吉
141双调 水仙子 怨风情 乔吉
142 双调 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143 双调 水仙子. 咏雪 乔吉
144 双调 水仙子 游越福王府 乔吉
145 双调·殿前欢 登江山楼 乔吉
146 双调 卖花声 悟世 乔吉
147 南吕·梁州第七  射雁 乔吉
148 仙吕 醉中天 西湖春感 刘致
149 中吕·朝天子  有感 刘致
150双调·殿前欢 刘致
151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送别 刘致
152正宫 端正好  上高监司 刘时中 
153双调·折桂令  咏史 阿鲁威
154正宫·醉太平 寒食 王元鼎
……

内容摘要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道,成为中国古代文人聪明才智的见证。元曲盛于元代,它不同与唐诗宋词的典雅瑰丽,而是大量使用口语方言,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以其广阔的题材、独特的风格,以及直白押韵的语言,深得历代文人的青睐。《名家注评今译元曲三百首(插图本)(精)》为选编本,选取元曲代表作三百余篇,集注释、赏析、译文为一体,将元曲艺术的精粹尽显书中,值得广大读者慢慢赏读。本书是黄天骥教授点评、注释的,另外黄天骥团队共同翻译的,有今人独到的见解和分析。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散曲,是金元之际兴起的一种诗歌体裁。在元代,曲坛作者如林,据任讷先生的《散曲概论》统计,元代散曲作家可考者有二百二十七人。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有白朴、关汉卿、卢挚、姚燧、马致远、张养浩、乔吉、张可久、贯云石,等等。他们各擅才思,以曲抒情。风格或沉雄,或婉丽,或豪辣放旷,或通俗本色,他们各以卓越的成就,缔造出元代曲坛繁花竞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也使散曲这一体裁,成为一代文学之标志。它与“诗”“词”鼎足而三,受到世人的重视。曲,是人们在歌唱时的音乐建制,它由“宫”与“调”结合而成。宫,指的是律位,也就是今天音乐术语之所谓“调门”,如 C调、E调之属;而调,则是由一定旋律组成的乐曲代称,亦即今天之所谓“曲牌”。如果人们把一首首曲连缀起来以第三人称叙述、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再加科、白,便成“戏曲”;如果以“曲”抒情作诗,一首曲就是一首诗。与戏曲相对而言,它无疑是零散的,人们便称之为“散曲”。在我国,诗、词、散曲这三种诗歌体裁,有着共同的嬗变规律,它们的样式,最初者源于民间,文人们加以运用,流行推广,不断完善,演化成一个时代的文学。但是,随着文人们把它驯化、雅化,它们又逐渐出现与时代的发展不合拍,变而为僵化的一面。于是,人们又向民间吸收新的养分,寻找新的体裁。例如,中唐时代,人们向民间吸采了“词”的样式,抒情体物,使它成为在宋代流行最广、成就最高的诗体;但到宋金之际,许多词作没有新意,水平下滑,它的体制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于是,人们便把眼光转向民间流行的新体裁——曲。在北方和中原地区,当地民歌和西部少数民族的音乐曲调,十分动听;在南方,东南沿海一带的村坊小调和巷里歌谣,婉转动人。人们按南曲、北曲的韵律写诗,于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进入了文学的殿堂。散曲也和词一样,创作时需要按谱填制。但是,它可以在曲谱规定的格式中,填加衬字,即可以填加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在南方流行的“南曲”,衬字还有“衬不过三”的限制;而为元代散曲家所多用的“北曲”,衬字则不受限制,可多可少。例如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数中[黄钟煞]一曲,可以把“我是一粒铜豌豆”,增衬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衬字不属句中旋律的主体,但有了它,就给作家以更大的创作自由,使作家在规定的框架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活性和随意性。正因为散曲这一艺术形式,比诗和词的体裁更易张扬个性,更易痛快淋漓地铺陈演绎,因此,在诗、词依然流行但渐趋式微的元代,许多有才华的诗人便致力于散曲领域,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使我国诗歌史继唐诗宋词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元代散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从金末元初到元代大德年间,约七十年。这期间作者多达官显宦,写作的格调也与词相近。但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著名戏曲家,加入了散曲创作队伍,他们那洒脱酣畅尖新直露的风格,带动了整个曲坛,开创了散曲创作的崭新局面。后期则从大德年间到元末,约六十年。这期间最著名的作家有张可久、乔吉、贯云石等,曲风又趋向典雅婉媚一路。入明以后,散曲创作的整体趋势,走上了下坡路。本书的选目,是在卢前的《元曲三百首》和王季思等《元散曲选注》的基础上综合整理的。选目的编排,大致以作家的年代先后为序。我们简略地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特色。注释力求简明,对一些稍为艰深的句子,作了适当的串讲,以便帮助读者领会句意。在点评部分,则根据每篇作品的特点,或从思想内容,或从艺术特点作出评述。点评不求面面俱到,力图提纲挈领地扼要分析,为读者作进一步思考提供一些帮助。我们希望,出版这一部小书,能让读者对散曲有更多的了解,吸取其中精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从而增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本书按选目顺序由姚蓉、李舜臣、欧阳江琳、黎国韬和本人负责编写。直译部分得到张雯曦、马青青、王妍、王品、颜智超、姜华的协助。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疏讹之处在所不免,希望以后能有修订的机会。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