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重文本——中国早期电影思想史研究(1896-19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第三重文本——中国早期电影思想史研究(1896-1937)

51.4 5.2折 98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力竹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71877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797448

上书时间2024-06-26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是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之一,就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观念与电影思想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探究早期电影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电影思想演进发展历史的研究,重述中国电影学派在不同时间空间场域的传播和演变。对电影思想以及赖以呈现的典型电影文本、重要电影人、电影公司、电影现象等进行系统探究、分析,为当下中国电影、华语电影的现代性表达具有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史力竹,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攻读博士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硕博士学习阶段,编写的剧本曾多次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思想史与电影认识的辩证/004

第二节 研究回溯与检视:多元汇通/014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027

第一章 观者、影像和吸引力:如何与电影达成共鸣关系(1896—1916)

第一节 “ 从阁楼到地窖”:娱乐化的电影怎样进入大众空间/036

第二节 默片艺术,日益强化的光影逻辑/068

第三节 银色的想象、“救赎”与共鸣/096

第二章 电影的社会化转换、公共话语场域与意义增殖(1917—1928)

第一节 资本逻辑和交互语境原则占据电影市场的循环生产/130

第二节 全球视角下电影创作的类型化、流行身份与社会文化选择/162

第三节 视电影为一门艺术:国民情感与“当下”的张力/189

第三章 电影的意识形态之战:重建市场逻辑和情感逻辑(1929—1937)

第一节 从商业逻辑走向市场逻辑/225

第二节 电影创作的意义和社会的塑造/263

第三节 左翼理念与电影情感逻辑:在时代音乐中唱起新声/295

第四章 对娱乐性的超越:电影主体、“影统”与电影思想史

第一节 超越娱乐性:早期电影思想意识的发生与转换/343

第二节 电影的知识谱系、“影统”与电影主体思想发展/362

第三节 “影统”:从电影观念走向电影思想/397

参考文献/41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44

致谢/445

内容摘要
本书是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之一,就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观念与电影思想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探究早期电影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电影思想演进发展历史的研究,重述中国电影学派在不同时间空间场域的传播和演变。对电影思想以及赖以呈现的典型电影文本、重要电影人、电影公司、电影现象等进行系统探究、分析,为当下中国电影、华语电影的现代性表达具有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主编推荐
本书借史料—实证方法、思想史—比较方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统一”等理论方法,研究1937年以前的中国早期电影发展状况及其呈现的电影思想意识发展史。针对中国早期电影思想意识发展的历史叙述,通过对早期电影思想的发展中娱乐化与人文化此消彼长内容进行总结与价值评判,全面回溯、描叙与重思中国早期电影超越“娱乐化”的发展脉络,以深化中国早期电影史的研究以及对当下电影创作的启示。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创新之处。

精彩内容
本书是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之一,就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观念与电影思想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探究早期电影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电影思想演进发展历史的研究,重述中国电影学派在不同时间空间场域的传播和演变。对电影思想以及赖以呈现的典型电影文本、重要电影人、电影公司、电影现象等进行系统探究、分析,为当下中国电影、华语电影的现代性表达具有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