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国经济通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中国经济通论

99 9.0折 110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树春 等

出版社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09586129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0元

货号1201986862

上书时间2024-06-20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篇  总论
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
节  本书确立的研究对象――兼论创立中国经济学的学术正当性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基本价值坐标
第四节  内容与逻辑结构
第二章  历史背景与总体考察――现代中国经济的总思考
节  曾经的辉煌与沧桑――转型前的历史背景:事件、制度、经济
第二节  工业革命的特点与“李约瑟之谜”
第三节  艰难的转型
第三章  经济转型进程的历史评价
节  中国经济转型进程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型进程历史评价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型进程历史评价的主要方法
第二篇  近代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
第四章  晚清时期的经济转型
节  晚清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工业变革――洋务运动
第三节  晚清政府制度创新的尝试――戊戌变法
第四节  晚清新政――未能拯救帝国命运的最后稻草
第五节  晚清时期经济与制度变革的经验总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经济
节  国际国内时代背景与制度特征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1912―1927年)
第三节  南京政府时期的经济
第四节  民国时期经济与制度变革的经验总结
第三篇  现代中国经济转型: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章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节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前期准备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七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
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资源配置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缺点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独立自主发展模式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主导发展模式
第五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不平衡发展模式
第八章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评价
节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产业变迁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变迁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理念变迁
第五节  计划经济时期阶段性任务评价的小结
第四篇  现代中国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与制度选择
第二节  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转型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节  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制度分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产业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城乡发展战略的调整
第十一章  市场经济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评价
节  市场经济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
第二节  市场经济时期的产业变迁
第三节  市场经济时期的制度变迁
第四节  市场经济时期的发展理念变迁
第五节  市场经济时期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第五篇  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转型的评价、挑战与趋势
第十二章  成就与问题――中国经济转型的总体性评价
节  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
第二节  巨大的成就
第三节  现实的问题
第十三章  中国经济的现实挑战与深度转型
节  中国经济转型前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国情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三节  中国经济当前发展阶段的深度转型:四重转型的叠加与共振
第十四章  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
节  预测的依据与方法
第二节  趋势Ⅰ:经济体制健全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第三节  趋势Ⅱ:经济规模扩张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第四节  趋势Ⅲ:经济结构优化与国际竞争力增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大转型”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在这场“大转型”中,中国的境遇与西方国家大相径庭。为此,本书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分析,在近现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全方面转型框架下思考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理解“中国道路”的特殊性。基于对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目标达成度的判断,提出未来中国还需加快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关系型社会向规则型社会的四重转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