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传统民居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浦东传统民居研究

210.5 7.1折 298 全新

库存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永康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16710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1202049029

上书时间2024-06-20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曹永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靠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历史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学(IUAV)和佛罗伦萨大学访问教授。现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多年来致力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工作。主编《南洋筑韵》,译著《这是威尼斯》,合著有《上海工业遗产新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等。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30多项纵向研究课题,300多项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实践项目。坚持走科学化、专业化的建筑遗产保护道路,科研成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保护修缮设计曾获“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奖”“教育部勘察设计二等奖”“上海市很好勘察设计二等奖”“新西兰国家很好园林奖”等。

目录


绪论

01  浦东传统民居的历史沿革

1.1  历史沿革的动力和途径

1.2  历史沿革

1.2.1  开埠前(20世纪10年代以前)

1.2.2  近代化时期(20世纪10年代后期至抗战爆发前)

1.2.3  停滞期(抗战爆发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1.3  浦东民居的近代化特征

1.3.1  户院有别

1.3.2  择善而从

1.3.3  浅层外化

02  浦东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

2.1  建筑模数

2.2  平面布局

2.2.1  市镇传统院落布局

2.2.2  乡村传统院落布局

2.2.3  老式石库门布局

2.2.4  花园洋房布局

2.3  建筑结构

2.3.1  传统木立贴结构

2.3.2  砖混结构

2.4  形式和构造

2.4.1  建筑屋顶

2.4.2  建筑山墙

2.4.3  大门

2.4.4  花格窗

2.5  细部和装饰

2.6  建筑材料

2.7  营造匠人和常用工具

2.7.1  营造匠人

2.7.2  营造工具

03  浦东传统民居的保护现状

3.1  概况

3.2  总体价值评价

3.2.1  历史价值

3.2.2  建筑艺术价值

3.2.3  科学价值

3.2.4  社会价值

3.2.5  经济价值

3.3  现存问题分析

3.3.1  遗产周边环境改变

3.3.2  宣传和利用不足

3.3.3  损毁严重

04  浦东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

4.1  保护工作的总体开展情况

4.2  保护工作流程

4.2.1  信息采集与管理

4.2.2  法式特征勘察及价值评估

4.2.3  病症病害勘察

4.2.4  保护修缮设计

4.2.5  施工现场指导

4.2.6  保护利用策划

05  浦东传统民居的现存实例

故居

川沙内史第

高桥仰贤堂

陆家嘴陈桂春宅

川沙陶长青宅

高行杨氏民宅

三林汤氏民宅

高桥钟氏民宅

高行喻氏民宅

高桥黄氏民宅

高桥敬业堂

川沙陶桂松宅

航头朱家潭子

新场张氏宅

周浦傅雷旧居

其昌栈花园住宅

高桥凌氏民宅

唐镇小湾区公所

培德商业学校旧址

高东黄氏民宅

高桥蔡氏民宅

高桥至德堂

高桥王氏民宅

洋泾李氏民宅

张江艾氏民宅

凌桥杨氏民宅

高东黄月亭旧居

高桥北街印氏宅

高桥成德堂

高桥金氏宅

高桥西街凌氏宅

高桥养和堂

高桥张家弄黄氏宅

高桥小浜路蔡氏宅

高桥恭寿堂

川沙以道堂和以德堂

川沙大洪村康家宅

航头傅雷故居

川沙六灶钱家厅

新场屈氏住宅

郑氏新宅

新场新和酱园店

新场陆氏住宅

新场奚家厅

新场叶氏花行

新场崇修堂

新场叶氏宅

新场胡氏宅

附录:浦东新区传统民居信息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在对浦东传统民居的发展背景、沿革特征、保存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负责修缮设计和调查测绘过的浦东传统民居项目中,择取了48个具有重要价值和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其中包括浦东新区专享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以及黄炎培故居、陈桂春住宅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等。一方面对这48处传统民居的历史沿革、布局方式、功能形制、结构建造、装饰风格等建筑要素进行调查、考察和实录,另一方面还分析其构造与设计特征及这些特征产生的背后原因,同时每处传统民居都配以测绘图纸和精美图片,以使本书能够为近代上海建筑史尤其是民居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供后来的研究者与保护者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