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三坊七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三坊七巷

53.3 6.7折 80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潘鲁生、邱运华总主编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85199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202881025

上书时间2024-06-19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文化留根 历史留脉 时代留魄(序二)
王来文

 

八闽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村落资源丰富,形态多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自古以来,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鲜明的地域文化。在福建的青山绿水间,古村落、古民居和古建筑星罗棋布,甚多也甚广,这其中承载着传统建筑规划的经典布局美学,以及众多能工巧匠的精湛建造技艺,生动地展示了地域特色风情和古老八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当然,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许多古村落的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不少传统村落还处于缺规划、缺管理的状况。寻找和保护乡土记忆,抢救和梳理古村落文化的脉络正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专家、学者、有识之士热切关注的话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
2019年6月8日,《人民日报》重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为《福州古厝》一书作的序,再次在全国产生热烈反响。这篇重要文献详细解释了古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作出了“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的重要论断,强调了保护古建筑、保护好文物与发展经济一样重要。福建古厝有福也有幸,多年来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心呵护和深切关爱。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组织和推动保护三坊七巷这“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推动保护鼓浪屿这座国家瑰宝,组织抢救万寿岩遗址这个“南方的周口店”,推动建立文化和自然保护体制机制。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对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高要求:要全面加强保护古镇、古村落,留住历史的“脉”,突出文化的“魂”。新时代赋予了我们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的新使命,福建省文联按照省委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指示,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努力实现文化留根、历史留脉、时代留痕,认真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福建故事。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基础工程,更是一项需要政府、社会、学界和村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每一座传统村落,都蕴含着当地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当地建筑艺术和人居空间格局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象,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关系,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民间文艺家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不断地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作出深刻、长远的发展规划总结。近年来,我们通过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调研、举办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配合中国民协积极做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等一系列工作。在中国民协的带领下,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牵头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丛书》福建卷。这里,有栖居于其中的父老乡亲及他们坚守的耕读传家的家族精神、家风祖训、民俗风情,也有对古建筑群、祖庙宗祠的概述以及历史文化调查和史料收集整理等,我们从源流衍脉、建筑风貌、理学传承、民俗信仰、风味特产、民间文艺等各个方面,对当地传统村落文脉进行梳理。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做好福州、泉州、漳州、长汀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图书的编写工作,持续对古建筑、古村落的现状建立相关的档案,向世人展现福建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我们有使命、有责任、有义务在推进古村落文化保护的道路上,发挥福建省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积极作用,贡献福建的力量。

 


2019年12月23日
(作者系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商品简介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中心地段,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城风貌核心。三坊七巷起源于晋代,历经千年变化,遂成著名历史街区。三坊七巷建筑格局规整,经纬分明,许多古民居保存良好,素称“明清建筑博物馆”。街区中二百余座古建筑,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它们是城市历史最为鲜活的记忆。这里聚居了许多文人学士、名宦显贵,尽多钟鸣鼎食之家。坊内文人多以读书为业,所以科举事业极盛,据统计坊巷中共有一百五十多名进士,三百六十多名举人,几百位历史名人。这里的文化氛围成就了街区博大的气象,“人被诗书之泽,家传弦诵之声”,这些人物,亦为三坊七巷书写了一段宏大历史。



作者简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简称“中国民协”),总部设在北京。设有各类专业委员会30余个,在全国命名中国民间文艺之乡50余个,设立各类民间文艺研究基地、博物馆20余个。曾有效地组织实施了对各民族民间文学,尤其是史诗《格萨尔》《玛纳斯》等的发掘,开展多次大规模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采风活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歌谣集成》的普查、编纂、出版工作等更是成绩卓越。

潘鲁生,1962年生,山东菏泽人。著名画家、学者。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系中国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邱运华,1962年生,湖南祁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列文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俄苏文学理论,出版专著《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19—20世纪之交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史论》《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等多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俄罗斯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和负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基金和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目录

引言
第一章三坊名居
衣锦坊
文儒坊
光禄坊
第二章七巷名居
杨桥巷
郎官巷
塔巷
黄巷
安民巷
宫巷
吉庇巷
第三章坊巷世家
宿儒名宦 著述春秋
沉潜艺林 诗书传家
致身文教 安砚书院
传承工艺 商业名世
第四章南后街民俗
岁时节俗
传统艺术与工艺
第五章南后街书肆
曾经的书坊
南后街刻书
书肆撷影
第六章坊巷百态
情寄诗社
闺秀雅集
老铺记忆
市井风味
附录
后记

 


【前言】

主编推荐

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处标志,也是闽中文史经典的一页篇章。数不清的古厝名居,引人入胜。多少人物名载史册,功显名彰。深邃坊巷,韵致幽长,夜月疏桐,秋雨琅玕。无论是曾经的书肆,还是昔日繁华的闽山庙会,抑或精湛的传统手工艺,皆为它四季的行装。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