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处的青山:外国经典散文青春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远处的青山:外国经典散文青春版

28.8 6.9折 42 全新

库存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4335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1201822182

上书时间2024-06-18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有名作家。著有《福尔赛世家》等作品。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希莱尔·贝洛克(1870—1953),英国作家,生于法国;其父是法国人,其母是英国人。他在英格兰接受教育,后成为英国公民。尽管他基本上是一位活动家,却在历史、诗歌和随笔诸方面都取得了成绩。《论贫穷》一文是其随笔代表作,令人读后深获余味。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十九世纪法国有名诗人、散文家,影响优选的作品是诗集《恶之花》。此外,波德莱尔还写过两本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和《人造天堂》。
台奥多尔·施托姆(1817—1888),德国小说家、诗人,十九世纪德国很杰出的小说家之一。1850年发表中篇小说《茵梦湖》,在德国文坛奠定了小说家的声誉。他的《在大学里》《溺殇》或译《淹死的人》及《骑白马的人》尤其为读者所欢迎。他的作品大多写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流露出缠绵悱恻的感情。
20个国家85位作家的散文、随笔。

目录
目 录
培 根
 论美   1
 谈读书   2
卢伯克
 谈自我教育(节选)   5
萧伯纳
 贝多芬百年祭   8
加德纳
 年轻的美国   14
高尔斯华绥
 远处的青山   19
贝洛克
 论贫穷   24
比尔博姆
 送行   29
切斯特顿
 躺在床上   35
托马斯
 夏天——苏塞克斯   40
林 德
 无知的乐趣   46
劳伦斯
 鸟啼   52
爱丁顿
 科学与宗教   57
伍尔夫
 莱斯利·斯蒂芬   62
奥威尔
 射象   69
蒙 田
 论年龄   77
 自我评价   79
卢 梭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81
夏多布里昂
 别了,法兰西!   85
大仲马
 猎狼记   87
雨 果
 巴尔扎克之死   90

 冬天之美   96
波德莱尔
 时钟   98
法朗士
 塞纳河岸的早晨   100
列那尔
 一个树木的家庭   102
罗 兰
 论创造   104
阿 兰
 读书之乐   107
纪 德
 沙漠   112
西多尼·科莱特
 松鼠   115
加 缪
 蒂巴萨的婚礼   120
歌 德
 自然
  ——断片   127
里克特
 两条路   131
海 涅
 伦敦   133
施托姆
 春到海堤   137
霍普特曼
 上学的天   139
黑 塞
 归途梦   142
里尔克
 一次晨祷   146
弗洛伊德
 论非永恒性   148
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152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154
卡夫卡
 旅途札记   157
瓦萨里
 达·芬奇逸事   163
伽利略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181
桑塔亚那
 英国人的性格   184
梅特林克
 论沉默   188
勃兰兑斯
 人生   195
屠格涅夫
 树林和草原   199
蒲 宁
 静   208
普里什文
 林中小溪   215
高尔基
 早晨   220
巴乌斯托夫斯基
 黄光   224
普鲁斯
 萧邦故园   233
 影子   243
恰佩克
 田园诗情   247
伏契克
 乐观的故事   249
沃兰茨
 铃兰花   254
亨 利
 不自由毋宁死
  ——在弗吉尼亚议会上的演讲   260
杰弗逊
 论天然贵族
  ——致约翰·亚当斯   265
欧 文
 海程   269
爱默生
 论美国学者(节选)   277
霍 桑
 烦扰的心灵   282
梭 罗
 寂寞   288
克罗瑟斯
 人人想当别人   298
史密斯
 玫瑰树   302
德莱塞
 我的梦中城市   305
杰克·伦敦
 论作家的人生哲学   309
爱因斯坦
 信仰自白   315
卡贝尔
 超越生命(节选)   317
凯 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22
房 龙
 《宽容》序   333
莫 利
 门   339
瑟 伯
 床倒下来的那个夜晚   342
海明威
 不散的筵席   347
沃尔夫
 远和近   351
斯坦贝克
 巨人树   355
休 斯
 拯救   357

 我有一个梦想   360
博伊尔斯
 永不道别   365
李科克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   368
达里奥
 笑声   373
米斯特拉尔
 歌声   375
罗 多
 航船   377
岛崎藤村
 三位来客   380
石川啄木
 旷野   385
宫城道雄
 音的世界   390
泰戈尔
 美   396
 黄昏和黎明   399
阿罗宾诺
 人:一种无常的存在   401
普列姆昌德
 这是我的祖国   404
纪伯伦
 我的生日
  ——1908年12月6日写于巴黎   412

内容摘要
本书所选均是靠前大作家的散文或随笔,适合青少年阅读。这些作品有的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它们或是写人或是写物或是游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经典散文的厚重和深度。如蒙田的《论年龄》,培根的《谈读书》,勃兰兑斯的《人生》,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在读者中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作品散发着对大自然,对自由,对爱、友谊、美的歌颂和赞扬,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本书的译文在翻译界得到认可好评,优美、流畅、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意境,读来令人难忘。
    本书特点:选题精致、封面双层,尽显高贵典雅,适合收藏,也适合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精彩内容
序:听大师们与你聊天谈心
曹明伦

青少年读者对外国散文并不陌生。中学语文课本里就有帕斯卡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罗素的《我为何而生》、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西蒙诺夫的《蜡烛》、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节选)等等。想必有人还记得“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还记得“我渴望去了解人类,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还记得“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还记得战场上那个“小小的坟堆”和坟堆前那支“闪耀着柔和光焰的蜡烛”,还记得“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甚至还依稀记得“值得让米开朗琪罗来做一番研究”的瓦尔登湖变化莫测的颜色。有些人虽然记不清这些美文中的妙语佳句或至理名言,但那些言辞中所蕴含的探索与渴望、美丽与善良、悲壮与崇高、旷达与宁静,多多少少也会在其心底潜移默化。
青少年读者对散文这种体裁也有所了解。因为语文老师肯定会讲: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与韵文(诗词歌赋等)相对,后者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散体文章;这种散体文章不受音韵节律拘束,取材广泛,结构自由,篇幅短小,笔法灵活,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可抒情,可言志,可论理,通常还可以兼而有之,夹叙夹议,或寓理于事,或融情于景,或托物咏志,或借景抒怀;按其内容和特色之不同,散文又可分为杂文、随笔、游记、特写、小品文和演说词等。课堂上讲散文,老师通常会侧重讲写作技巧,要求学生学习如何选材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老师的强调当然是语文教学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无益处,但殊不知也正是这种要求(这种通常用考试和测验来强化的要求),使一些学生丧失了读散文的乐趣。散文明明是一种题材最广泛、结构最自由、笔法最灵活、最不拘一格的文学体裁,却偏偏侧重要学生去总结其修辞手法和行文技巧,这就像品尝完一道佳肴之后,非要食客说出其食料特点和烹调诀窍一样,反倒会让人把鲜美的滋味给淡忘了。
笔者早年也教过三年初中语文。曾有学生多年后来信,说前一晚做了个梦,梦见我正在课堂上讲他最喜欢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遗憾的是我在他梦中抽他回答问题,他心头一急,遽然从“草园一梦”中惊醒。想必“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连同那条“美女蛇”又都飞回到他当年的课本里去了。这件往事也说明,为了应考或答问而读书,读书的乐趣便会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优秀的散文常被称作美文,无论是叙事寄情、论理抒怀,作者往往都是在向读者吐露心迹,或者说是在与读者聊天谈心。这种美文应随心所欲地躺在草坪上读,坐在树荫下读,蜷伏在飘窗里读,斜倚在床头上读,甚至在机场码头也可以任意翻看,在地铁车厢里也可以随心赏阅。正如爱默生所说:“书籍本为学者闲时所用。”(爱默生《论美国学者》)
另外,青少年读者和成人读者一样,对所读文章也是各有所好,虽然编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外国散文都是上乘之作,但却不能保证都能为每个学生所喜好;而且课本中的外国散文篇目有限,学生不能按自己的兴趣去选读。据调查,有少部分学生对课本中的某些外国散文“不感兴趣”,觉得“难以理解”。对这部分学生,老师当然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但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曾说过:就像父母不能强迫子女吃他们不喜欢的食物一样,老师也不能强迫学生读他们不喜欢的读物。
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编这本“外国经典散文青春版”的目的,就是要让青少年朋友多有一本在闲时能任意选读、随心赏阅的书。这本书你不必从头读到尾,读时也无须刻意去想什么技巧和寓意,就像品菜一样,你可以随手翻开一篇,先品尝几句,觉得有滋味就接着往下读,觉得无味则另外翻开一篇。不过,品菜和赏文毕竟有所不同,一个人的口味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据笔者的阅读经验,同一篇文章,今天读来觉得无趣,说不定明天就会读得津津有味。
“外国经典散文青春版”共收录了20个国家85位作者的90篇经典华章。荟萃了培根、蒙田、卢梭、歌德、海涅、梭罗、爱默生、泰戈尔、纪伯伦、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师的散文名篇。这些散文风格各异,但都可谓大师们与读者的“聊天”或“谈心”,或向你讲述一段往事(如切斯特顿的《躺在床上》和茨威格的《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或对你披露一种心境(如黑塞的《归途梦》和夏多布里昂的《别了,法兰西!》),或为你描绘一处风景(如法朗士的《塞纳河岸的早晨》和蒲宁的《静》),或与你讨论一个问题(如培根的《谈读书》和伽利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这些散文可带你去到另一个国度,或领你进入另一个时空,去听一些睿智的异国长者给你讲自然之秀美、万物之玄妙、宇宙之奥秘、人生之真谛、大千世界之风起云涌、人类历史之波澜壮阔,或讲
一丝离愁、一缕情思。记得日本作家厨川白村曾说:散文就是把平日里与好友的任心闲聊照原样移在纸上的东西;而培根在《论友谊》中则说:只有在好友跟前,一个人才可能倾吐其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猜疑、忠告,以及压在心头的任何感情。由此可见,散文实际上是作者感情的物化,真可谓“情动而言形”(《文心雕龙·体性》),“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知音》)。
有些青少年读者不喜欢读写景状物的文字,甚至读小说也只专注于故事情节,遇到描写景物的段落往往都跳过不读。其实大家都有与好友或闺蜜聊天谈心的经历。朋友之间常推心置腹,侃侃而谈,但聊到感情微妙处,也会“半遮半掩”,“说东道西”,由你去揣测,由你去领会。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当然是直抒胸臆,但这“半遮半掩”又何尝不是寓情于物或寄情于景,这“说东道西”又何尝不是借景抒情或托物咏志。古今中外,上下千年,大凡作家写景物都为抒情言志,如范仲淹借写洞庭湖之美而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样,蒲宁也是借写日内瓦湖之静而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观照:愿天下所有“向往幸福的人”在“融入亘古长存的寂静”之前,能在人世间享受到“蔚蓝、清澈、深邃的”的宁静;又如欧阳修借写滁州之美而袒露了他与民同乐的意绪一样,法朗士也是借写塞纳河之晨景而抒发了他对故乡巴黎的热爱之心,袒露了他为法兰西民族而感到的自豪之情。
倘若我们把这些外国的文学大师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听他们与你聊天谈心,那么,他们描写的青山碧水也会净化你的心胸,他们抒发的豪情壮志也会升华你的灵魂。有朝一日你也可以像高尔斯华绥在《远处的青山》里描写的那样,“躺在草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读优秀散文的乐趣,真可谓:“登高岸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培根《论真理》) 

2018年仲夏于四川大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